林之辛:热潮中难得的冷静
1958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不同的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记载这一年,但基调都是一个“热”字: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热血沸腾,热潮滚滚。虽然热情的初衷无可指摘,可是,热得头脑膨胀,却让经济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久就跌入了冰冷的低谷。
那个年头,《人民日报》是“热”的源头之一,“亩产万斤粮”等大放“卫星”的“新闻”对那股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不禁会问,难道上头就看不出问题吗?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和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在时隔三十多年、伟人逝世十多年后,写了回忆录,披露了毛泽东专门就新闻报道问题找他(和田家英)谈话的情况。(《学习与研究》1993年3月:“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
那是在1958年的11月22日。毛泽东对他说:“做新闻工作,无论记者或编辑,都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他再三强调:“不是新闻必须真实吗?一定要查清虚与实,是虚夸、作假还是真实、确实。新闻报道不是作诗写小说,不能凭想象虚构,不能搞浪漫主义。”他举了个例子:“安徽有个口号说‘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缺水哪里浇’,那是作诗,搞水利工程不能那样浪漫主义。”这显然是对《人民日报》用浮夸的语言发表此类“豪言壮语”的批评。说到激动的时候,毛泽东用手指指着吴冷西说:“记者,特别是记者头子,像你这样的人,头脑要清醒,要实事求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头脑都要冷静,多开动自己的脑筋,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毛泽东还十分严肃而直率地批评了《人民日报》的一些做法:“据一些省委反映《人民日报》在大跃进中搞各省进度表、放‘卫星’等报道方法,对各地压力很大,结果‘你赶我追’,大搞虚夸。这要引以为戒。”由此可见,对于《人民日报》的此类鼓虚劲的做法,毛泽东其实是很不赞成的,更不可能是他授意这么做的。
其实,在一个月前的10月25日,毛泽东就找过吴冷西,要派他和田家英下乡去调查公社化的真实情况。他不无担忧地说:“大跃进和公社化,搞得好可以互相促进,使中国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搞得不好,也可能变成灾难。你们这次下去,主要是了解公社化后的情况。”又说:“北戴河会议时我说过公社的优点是一大二公。现在看来,人们的头脑发热,似乎越大越好,越公越好。”这表明,毛泽东此时已经从公社刚刚兴起时那种过于乐观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了(距离北戴河会议8月29日决定实行人民公社仅两个月)。毛泽东特地嘱咐吴冷西和田家英:“下去调查中面对眼花缭乱的实际情况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特别是当记者的,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心中有数,头脑清醒,做冷静的促进派。报纸宣传影响大,人家头脑发热,搞报纸宣传的也头脑发热,那就坏事了。”毛泽东再三叮嘱:“要当冷静的促进派,不能做冒失的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