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写的一首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杜甫写的与战争有关的诗,《春望》。
这两首不同时代的诗,全都透漏着作者对于战争的无奈与悲愤,感觉他们都应该是讨厌与惧怕战争的人。实事求是的说,有几个底层的老百姓不惧怕战争呢?又有几个底层的人民希望自己与家人处于战争环境呢?即便是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民全都算上,也应该不会有太多的老百姓喜欢战争。即便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美国老白姓,他们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希望现代战争可以在美国本土发生。在美国本土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话,他们也应该会出现相似于陆游与杜甫所写的这样的风格与意思的诗或文章。还有今天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相信乌克兰与俄罗斯都应该会有心情相似于当年的陆游与杜甫一类的文艺作者。
2022年11月份之后,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当世所有人的领导们,在人们谋划未来的战争之时,在人们指挥现代战争、参与现代战争,点评现代战争的时候,人们当真的感觉“民与上同意”吗?自己当真的可以同普通的老百姓“可与之死”,“可与之生”吗?老百姓愿意“与上同生”,可老百姓当真的也愿意“与上同死”吗?这样的问题,恐怕现如今唯有乌克兰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或是看如今乌克兰老百姓在战争之中的真实反映最有说服力。
战争,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它就一直相伴于人类文明之间,从来没有断代过。也可以说,战争在大规模摧毁生命的同时,它也确实有促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一定贡献。就比如最近的人类的科技文明之:互联网、GPS定位技术等等。想到这些,还可以说,现如今人们所使用的所有高科技技术,要么就是诞生于军工技术,要么诞生之后很快就可以被应用于军工产品,总之,给人的感觉,所有的高科技总会与军工产业相连。如此说来,人类早晚被战争灭亡的那一天出现之时,也应该说“人类是死在了自己努力使用高科技为自己亲手挖的墓坑里了”。
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已经诞生热核武器近一百年时间了。在全球有很多国家都已经拥有热核武器的二十一世纪,笔者感觉,人类的博弈观念应该改改了。如若继续这之前的博弈理念不更改,那么现代战争就只能继续“正常”的进行下去。可是,如果允许目前的战争观念继续进行下去的话,人类就只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走进自己为自己精心设计的高科技的坟墓里”。因为,克劳赛维茨在《战争论》里就论述了,“战争就是迫使敌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暴力用科学技术的成果装备自己以对付暴力。”“如果,一方迫使另一方也不得不同样的采取暴力,双方进一步激化,日益趋向极端,这种趋势完全受内在的牵制力的限制,不受其它任何外部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