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社会下的悲哀——英雄时代和平庸时代的轮回


  今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虽然有些缺点,但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电影。我感兴趣的是,这部电影通过高适等人的坎坷人生反映出了私有制社会下的一个悲哀——英雄时代和平庸时代的轮回,也可以看做是从人才角度对所谓的“历史周期律”的解析。

  影片中的高适通过自己和祖父对比,祖父二十岁时已经建功立业,三四十岁时已经功成名就,而自己却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总是一事无成。这让人们想起了《红与黑》中的于连。其实就批判性而言,《长安三万里》远没有达到《红与黑》的敏锐性和深度,甚至连正面批判的意思都是羞羞答答的表现出来的。但是,总还算借影片中的裴十二在和高适比武后说的一句话表露了出来:承平日久,才华已经不再重要的。重要的是“圈子”。没有在人家的圈子里,纵然你有再大的才华也是枉然。

  战争和动荡的年代,也有种种不公,也存在“圈子”等问题。但严酷的客观环境为有才华的人提供了舞台和路径。家庭出身、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等等限制相对的被减少了,个人的志向、能力等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至少在进步政治集团那里是这样。在反动、腐朽的集团那里,肯定是无可救药了。同时,战争这样的残酷环境也把许多人的潜力极大地挖掘、开发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历朝历代在革故鼎新时代总是青年才俊层出不穷。唐朝建立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李世民就是典型的代表。中老年建功立业的也有,但大多是前朝被压抑不得志的人才“焕发第二青春”。无论是秦汉之际的刘邦、萧何还是元明更替时的刘伯温等都是这种情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群星璀璨的英雄时代。

  随着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英雄时代也就逐渐结束了。这时候就是影片中裴十二对个人才华的辛酸抱怨了——你有才华,就是不用你(没有整治你就不错了),奈何?!为什么呢?因为“利益藩篱”在短暂的被打破以后,随着新朝代的建立又很快树立起来,并逐渐“固化”(汉唐是贵族世家政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和我们这里讨论的话题没有直接关系)。这时候,很多事情“谁干不是干”——因为外部环境没有战争年代那样严酷,犯了错误也不会马上承受代价,甚至可以在权势的庇护下长期伪造政绩和各种繁荣假象——所以,用人的标准首要的不再是能力、才华而是“是不是自己的人”。忠诚,是任何时代都必须放在第一位的用人标准。但战争年代残酷的环境,使得进步的政治团体能够(基本能够)做到大局为重。但承平日久,且不说新朝统治集团整体的堕落变质,就是“忠诚”本身已经不再是对统治集团的整体的忠诚而是对分离为勾心斗角的各个小集团及其私人的附庸。于是,英雄气概也就越来越少直至近乎绝迹,而太监哲学、奴才之道却大兴起来。于是,英雄气概也就越来越少直至近乎绝迹,而太监哲学、奴才之道却大兴起来。于是一个“不需要巨人,也产生不了巨人”的平庸时代,一个庸才乃至奴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难以避免了。

  承平日久,人心巧伪。政治、军事领域是这样,学术乃至演艺等所有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庙堂上衮衮诸公和那些“著作等身”或者各种光环照耀下的作家、名人,又有几个人、几部作品禁得起历史的检验?而真正有创造性的思想和人又何尝不是被层层压制、摧残?在寂寥甚至迫害中孤苦而亡。

  其实,高适的祖父高侃只是赶上了英雄时代的一个尾声——那时真正的英雄时代是隋唐之际和贞观年间。但历史具有惯性,这是我们考察研究历史必须注意到的。所以,宋璟这样的人物还能够在开元初年担任丞相。随后,就是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的天下了。初唐、盛唐那么多的人才,如果追根溯源,还是隋唐革故鼎新之后的成果,而不能仅仅看做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人们常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这其中固然有高适自身的条件和努力,但是设想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说在安史之乱之前高适已经去世,他还能“达”吗?!换句话说,高适能够“达”除了自身对理想的坚守和相应的政治等素质外,安史之乱这个把大唐从“盛世”推向动荡的历史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

  安史之乱没有造成新一轮的英雄时代,那是因为这种动乱还是局部的,还不够。所以,只能为高适这样少数人造成脱颖而出的条件,没有“群星闪耀”的局面。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人家高适是“一直在做准备。”但这种“成功学”对于整个社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甚至会成为一些人投机取巧的借口。

  从整个来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悲哀的历史局面:战乱时期,家破人亡,大家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但却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能够尽量摆脱家世等出身的限制,靠着真才实学建功立业。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社会才能逐步走出战乱动荡,走向和平繁荣。但稳定下来的社会,承平日久,就成为各种“圈子”的天下,又反过来成为靠着家世、门路、卖身投靠等往上爬的“染缸”,扼杀人才和创造性。从而酝酿着下一次动荡。如此循环,虽然历史总是在发展,但在私有制阶级社会者却也是一条铁律。

  能不能跳出来呢?难道非要用天下大乱、无数人家破人亡等残酷的代价才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尚贤”“任贤”?

  其实,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根子就在于私有制、私有观念。只要人类没有摆脱私有制社会和彻底摆脱私有观念的束缚,这种“周期律”就始终如影相随。破解之路还是《共产党宣言》中说的“两个彻底决裂”。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方向,具体的历史过程是如此复杂、曲折……

  就眼下来说,耶伦来华前后,国内尤其是有些掌握着资源的人已经不断鼓吹各种汉奸买办言论。他们怎么“爬上去”的已经不是紧迫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要用多大代价才能用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替换他们。

  【文/宋新滨,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