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驳韩建业某文的两句论断
这里说的某文,是乌有之乡2023-12-11转载的《历史研究》2023年第5期 韩建业的 《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二)”笔谈(一)》
“从先秦考古学角度观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贯穿古今,相互联系。”
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简言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发展起来的。
“文明”是指什么东西?
中外考古学界判断一个社会遗址是否进入文明或是否文明社会的遗址,实际上指的是这个古代社会遗址是否进入国家社会或者是否是国家社会的遗址,他们所谓的“文明”遗址决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遗址,而是指有城市、阶级分化、王权,甚至冶炼技术和文字的文化遗址。
中国学界和西方学界决不会认为国家社会以前的部落社会,更不会认为部落社会以前的原绐氏族社会是文明。
因此,中国学界和西方学界所说的文明,就是指的国家社会。
什么是社会?由思想意识主导其行为的人,通过矛盾斗争形成统治,使用强制力和以其为后盾为威慑,并配以意识形态文化的教化,依规矩经统治,来规制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或权利与义务关系,使由思想意织主导其行为的人,实现根本有利于统治者的,依其规矩规制成的规范或制度,有序地活动和发生社会关系,这样统治起来生活的许多的人。
“在原始氏族社会,在险恶的自然中狩猎、采集以维持生存的生产,少则得有几十人、多则两、三百人,少了不能应付险恶的自然环境,多了劳动生产活动范围的自然资源养活不了。原始氏族社会超过两、三百人,就会陷入生存困境。非常狭小的社会不能形成专门的暴力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相对平衡,个别人或一小撮人要霸道,压迫和剥削其他人,其他人就难以生存,就要反抗,统治难以维持,因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导致社会破裂而灭亡的概率很大。外在的危险和艰难压倒一切,加之血缘关系和狭小的社会各种关系相对不那么复杂,人们的向心力相对较强,能够经严酷的自然筛选幸存下来的原始社会,统治更多的可能是由强人或长老主导的直接民主形成对社会的统治。违反大家通过、决定的规矩,会遭到惩罚,最重者会被处死。即便在强人或长老主导的直接民主统治的狭小的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依规矩规制的规范或制度也必须是以暴力和以暴力为支撑、为后盾、为威慑的统治来形成。包括道德在内的人的思想意识规范虽然很重要,但单靠它是不能形成和维护有起码统一、有序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的。而且包括道德在内的人的思想意识规范也得经社会的统治来形成。【引自我在红歌会网的《评 郝贵生:“把资本看作‘物’是历史的倒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