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文化,文明及其相互关系

2023-11-28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一、文化及文明

  文化与文明是我们社会的高频词。很多学者、专家以及辞书都对此做过解释,但是至今都没有说清楚它们的本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呢?

  对于人类所有活动的抽象,都叫文化。

  再具体一点:用符号、文字以及其它方式对于人类活动的抽象,都叫作文化。

  因此,文化有先进的,也有腐朽;有革命的,也有反动的;有新生的,也有死亡的。一句话,人类活动方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把它抽象出来,都叫作文化。

  那么什么叫文明呢?

  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文明就是文化中最具精华的那部分。

  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从属于文化,是文化精华部分的表达。

  那么两者之间又如何区分呢?

  文化的本质是沉淀与积累。

  文明的本质是创新与发展。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一粒种子主要分为皮、胚和胚乳三个部分。文化就好比是一粒种子。皮,就是文化所存在(或者说呈现)的形式,胚乳就是文化的主体部分,而胚就是“文明”的部分了。胚芽就是文明的表现形式。

  文明、文化和皮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我们再作进一步解释: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智慧有机结合的结晶。因此又被称为“知识”。

  文化,就是主要用来解释客观现象的知识。

  文明,就是主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解释现象又有正确的解释和错误的解释。符合事物自身规律的解释就是正确的解释。违背事物自身规律的解释就是错误的解释。

  因此知识有正确的知识,也有错误的知识。

  我们把正确的知识叫作真知灼见

  把错误的知识叫作歪理邪说

  二、文化的变形

  人脑对于客观抽象的再现往往会出现变形。比如说做梦。做梦所反映事物都源自客观,但却是变形地呈现而不是照相似呈现。

  人脑的照相似记忆是有的,一般来说是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再现记忆时多少都会发生变形。

  因此在文化抽象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形。根据个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尤其是价值观的决定,文化抽象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形。这就好比哈哈镜。

  哈哈镜经过相互折射的作用会加剧变形的程度。

  但无论怎么变形,所有的影像还是无法彻底摆脱发生影像的根本——原型事物。

  原型事物是无论如何变形也改变不了的根本。

  比如说,对于新中国的历史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抽象加以变形并且言辞凿凿地发誓自己的反映才是最真实的,才是真相。

  但是,无论你如何变形,都无法改变新中国彻底终结了数千年战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夫转变成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钢铁巨人这样一个事实。

  你可以反问,难道只要从东亚病夫转变成钢铁巨人就可以掩盖过程中的一切“罪恶和黑暗”了吗?

  那我就给你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一位母亲找到医生质问:“前天你给我的孩子打针吃药了,可是我的孩子昨天夜里又发热了,热到说胡话,你是怎么治的?”

  医生问:“昨天夜里烧到多少度?”

  “38度。”

  “前天是多少度来就医的?”

  “39度。”

  “那就说明病情在减轻嘛。这种病最快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痊愈。在这期间,会有反复的发热现象。只要是发热的时间变短,症状减轻,按时吃药就行了。”

  孩子的病果然一个星期后痊愈了。

  像我们中国这样积贫积弱,地区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国家,就像一个从泥潭中爬起来,身上却依然戴着枷锁、捆绑着绳索的病人,是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贫困以及各种丑恶现象只能逐步减少而不可能一下消除,有时也会反复。但只要在减少就是进步。事实上老百姓几千年都在饿饭,怎么可能一下子彻底解决?直到现在全世界也没解决好这个问题。30年已经是奇迹了。你硬说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好,那也只能随你讲了。

  历史要看宏观,而不能纠结细节。细节也是纠结不了的。我们现在细节上的丑恶、罪恶还不够触目惊心吗?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只要社会在向前发展而不是倒退,就好!

  活文化与死文化

  生命的标志就是新陈代谢,失去了新陈代谢的能力生命就不复存在了。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

  因此,文化也要新陈代谢。

  这就意味着,文化也有活文化和死文化之分。死文化就需要代谢,否则社会的机体就会 “中毒”。

  比如祭祀文化、殉葬文化、各种陈规陋习等等。如果不代谢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新文化的诞生是要经过阵痛的。

  旧文化在脱离母体的社会也会发生“割裂痛”。正常的代谢是不知不觉的,但特殊情况就会发生比较强烈的“割裂痛”。比如机体长了毒疮肿瘤需要切除时。有时为了根除病灶还会把周边一些看起来的“好肉”也一同切除。这就要视“病情”酌情处理了。

  社会进步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四、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就一定是腐败的文化吗?

  回答是否定的。

  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大的圈子文化。它就是由一个个小的圈子文化组成的。比如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精英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但圈子文化又具有腐败的可能。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就会腐败。

  预防圈子文化腐败的有效方法就是交流,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圈子文化如果一味地封闭而不与圈子外的文化尤其是实践进行交流,就很容易发生腐败而转变为垃圾文化。

  有人会提出反面意见,难道酿酒不就是一种全封闭状态吗?为什么越封闭越醇香呢?一旦开放交流反而酿不成酒了。

  封闭而不腐败的关键在于“酒曲子”要好。酒曲子不好封闭了也酿不出好酒。

  保证文化不腐败的“好曲子”是什么呢?

  就是“价值观”。假如是“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圈子文化就必定腐败。因为“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至上”时,关注的只是利益而不再是“文化”自身。当文化只为私利服务时就会与其它任何文化冲突而不相容。这时候圈子文化就要腐败了。

  圈子文化只要保持与圈子外的文化以及实践进行交流,所关注的利益半径越大,其生命力越强。

  五、垃圾文化

  文化有精华就会有糟粕。

  凡是销蚀人的意志,导致人的腐化堕落,离间社会团结,促使阶级固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民族分裂,鼓吹陈规陋习、有伤风化危害公序良俗等文化都是垃圾文化。

  对于糟粕文化,则应当打扫清理而不能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