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率水平认识经济结构的调整

2024-09-24
作者: 叶风尘 来源: 红歌会网

  引子

  最近有人在论坛发帖,讨论利率和投资正相关性,认为利率越高,投资需求越高。经济学是复杂的,对于一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释,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一个国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民间利率很高,但是投资一样很旺盛,难道不是利率和投资正相关吗?这个东西,有点像经济学的文字游戏。

  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是定义。我们说这个利率越高,投资越低,其实就是一个定义,指银行的利率提高后,企业减少自己的投资的行为。这里的利率,是一种人为的操作,并非是一个国家的利率变化的趋势。经济学要做的,不是让我们去找别人的定义是不是准确的,而是让我们在人家定义的基础上,发现别人的推理和结论是不是成立的。

  既然是定义,自然就是利率越高,投资需求越低,这个结论符合我们日常的认知习惯。我们不要关心这个结论对不对,定义的东西肯定对。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为什么要调低或者调高利率。按照流行的解释:调高利率就是加息,对应的货币政策就是缩表;调低利率就是降息,对应的货币政策就是扩表。

  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的缩表是出售其持有的债券,流通中的货币减少,被理解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的扩表是买入国民手里的债券,流通中的货币增加,被理解为刺激经济。按照这套逻辑,利率和投资就是负相关的。

  央行的放水和收水

  一边是通货膨胀,一边是刺激经济。要刺激经济,就可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不刺激经济,就可能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最终,我们会折衷一下,两边都迁就一下。货币政策其实就是和面。

  中国农村有个故事,母女两人,母亲在屋内缝棉被,女儿在屋外和面。女儿是新手,母女两人一问一答:面多了怎么办?加水!水多了怎么办?加面!如此反复,女儿又说了:面都流脚面上了,怎么弄?母亲说:你个笨孩子,要不是我把自己缝在被子里了,非得出去揍你不可!

  中央银行,其实就是这个笨孩子,它需要经济学家的理论指导,但是经济学家不给力,他们把自己缝在棉被里了!马克思要是泉下有知,他一定会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经济学是走错路了。

  关于两大部类的资本收益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第一部类从事生产资料,其实就是重工业;第二部类从事生活资料,比轻工业范围大,包括农业和服务业。两大部类是一种平衡关系。任何企业,它的利润最终一定是进入重工业的。分红不算利润,它是资本家的消费,可以理解成资本家的工资。这个分类是定义,仅为了更好的阐述问题。

  这样,所有的利润,包括重工业自己的利润,合并起来就是重工业的总产值。资本收益率(平均利润率)是由静态投资回收期决定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6年,资本收益率就是16.7%。假设整个社会的总资本是100,每年的总利润(剩余价值)就是16.7。

  重工业把每年的16.7收集齐了,就可以开始生产了。只要工厂日常的经营中有利润,我们就存在银行。此时,银行的利率是零。银行的职能是为我们的工厂保管钱,它根本就不动我们工厂的钱。

  利息和利润

  真实的银行家认为不能让我们的钱躺在银行的柜子里面睡大觉。为此,银行家把全国的钱集中起来。只要这笔钱足够建设一座工厂,就开始叫卖,就好像我们前几年买房摇号一样,而无数等米下锅的资本家都在下面争抢。

  钱能生钱吗?在银行家眼里能生钱,但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不是银行创造的。重工业的工厂就那么多,它的能力就那么大,无论你的利率高还是利率低,都不可能影响重工业的实际能力。

  银行太想挣钱了,只要工厂的钱进入银行,马上就利滚利。从银行的角度,工厂存在银行的钱,平均每年的收益率是12%。如果总资本是100,每年的利润只要是12就好了,相当于总资本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正好满足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

  表面上看,工厂每年为国家贡献的利润是12;实际上,工厂每年为国家贡献的剩余价值是16.7,其中有4.7被银行拿走了。当然了,就算是12,一般的工厂也是拿不到的。能拿到这个12的工厂,都是新建成的工厂,做过投资测算的,大体可以满足产能利用率是100%。你要是在制造业干久了,就知道制造业的产能大量放空。目前全球制造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是75%,12%×75%≈9%,资本收益率大体上只有9%。

  银行的利息来源于工厂的利润吗?从剩余价值的角度说,利息确实来源于工厂的剩余价值;从货币的角度说,利息是银行利用利滚利获取的,它是一种货币派生的技术手段,和工厂的利润多少没有关系。产业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银行资本家通过货币派生,再次瓜分产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调整利率的真实目的和意义

  银行拿了4.7的剩余价值干什么呢?通常人们会想,借给企业投资建设工厂啊!如果真的是拿来建设工厂的,无论银行的利率是12%还是0%,对于工厂来说都是一回事。重工业的东西就那么多,票子发行的再多,也不过就是通货膨胀而已。

  现实中,如果利率真的是12%,那么投资还是存钱,收益都是一样的。资本家干脆就把自己的利润全部存在银行,一分钱不投资。基于这个理由,这个世界所有的国家的利率,一定在0%和12%之间变化,目的就是让制造业保持一定比例的投资。

  银行利率0%的时候,对制造业的投资刺激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我们国家这些年不断降低利率,就是为了保障制造业的发展。大国重工,制造业大国,就是这么来的。

  综上所述,所谓的调整利率就是调整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利率越低,制造业的投资比重越大。较低的利率,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大大的有利。有一利就有一弊。利率太低,制造业的投资就过剩了,产品就卖不出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是有疑问的。

  如果说降低利率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提高利率就是为了扶持服务业的发展了,包括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利率提高后,房地产的投资就慢慢起来了,可不是说你的利率提高了,房地产就没有人投资了。

  重工业一手托三家,不仅有制造业,还有服务业和政府公共事业。这种服务业,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也需要大量的使用资本。只不过这种资本,产出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比如,我们投资商业,建高楼大厦,等等,都要利用大量的重工业产能。

  这种服务业,因为使用了大量资本,也会存在利润,但是这种利润不属于剩余价值,而是属于超额剩余价值,它是超出劳动价值的价值,是需要用政府公共开支对敲的价值。这属于多元价值论探讨的内容,这里不展开了。

  结束语

  这个世界发展到今天,和我们的经济学家几乎没有关系。没有凯恩斯主义,一样有罗斯福新政,一样有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涉,一样有大量的政府购买。经济学家不过是给所有的经济行为打上一个标签而已,计量经济学除外。经济体有自身的自适应过程,目的就是追求稳定,比如说货币的发行。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些表层的现象,比如那些调来调去的货币数量,包括利率。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研究结构均衡的方法论,讲究两大部类的均衡。两大部类之外,还有一个公共事业,也需要均衡。西方经济学,虽然也讲均衡,但是这种均衡,是定义出来的均衡。它是规律,不是设计。比如说供需的均衡,它是经济体的隐含条件,我们只要定义就好了,并不能真的去探索经济结构的比例关系。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经济体的内部永远是一个黑匣子。要研究这个黑匣子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文/叶风尘,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