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张居正的“应试教育”彻底失败了
张居正,明朝著名政治家、政治改革家。自幼天赋异禀,极富盛名。5岁识字,7岁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16岁中举,23岁考中进士。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任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任内阁首辅。
主持内阁十年间,张居正针对明王朝积存已久的种种弊端,大刀阔斧,强力推行新政,取得了非凡成效。虽然新政推行结果,距离张居正的改革初衷相距甚远,仍有太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一非凡举措,对已走向垂暮之年的大明王朝而言,不啻为切中肯綮、对症下药之举,促使王朝沉疴已久的病体渐趋康复,起死回生。不少后世学者一致认为,正因有了张居正推行的新政,大明王朝才得以延续了五十年寿期。
实事求是说,张居正对明王朝可谓厥功甚伟,无人能比。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誉其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不仅如此,以结党营私著称的东林党人中的邹元标,当初曾因极力反对张居正新政,痛遭廷杖惩罚,被打得血肉横飞也不退缩。张居正死后,当他亲眼目睹大明王朝一步步陷入日薄西山危境时,方幡然醒悟,深悔当年自己的盲动与短视,由衷叹息说,如今朝廷面临的危局,唯有张居正复生,才能解其于倒悬啊!后来,正是由于他的极力呼吁与推动,沉冤已久的张居正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张居正内涵丰厚,人品贵重,深得万里母亲李太后信任,自幼便将万历的教育重任托付给张居正。张居正不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且深具杰出政治家长远目光与非凡能力。他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竭尽所能辅导太子朱翊钧。张居正深知,如今的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皇帝肩负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安危,能培育出一个好皇帝,不仅能为自己扬名,更能给天下黎庶带来福祉。有鉴于此,张居正对朱翊钧严格要求,务使其按照自己规划之路,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儿时的朱翊钧,虽贵为皇帝,但所作所为一如常人。他聪慧异常,敬师孝母,善解人意,勤奋努力,学业精进。尤其对待张居正,敬之若师,待之若父,从无有过任何不恭甚至怠慢之处,从他对张居正的称呼上即可略见一斑。日常见到张居正,从未直呼其名过,言必称张先生,谦恭直至。
朱翊钧母亲李太后,出身贫贱,深明大义,对儿子管教近乎严苛。据史书记载:“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挚之登辇以出。”
处身如此环境之中,母严师严,严严结合,即便朱翊钧有千般心思试图过一过他那个年龄段里一般孩子的自由快乐生活,也绝无可能。双重高压严管之下,朱翊钧时时刻刻循规蹈矩,唯命是从,从无违拗逆反之举。无论其母李太后眼里,还是严师张居正心中,朱翊钧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好学生、未来的好皇帝。按照李太后和张居正的逻辑推理,朱翊钧极有天赋,勤奋好学,再加一流名师、一流宰辅悉心训导,未来一定可期,势必大有作为,甚或会成为他们期盼中的千古一帝,缔造不世伟业,名垂青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