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如何严防“富孩子”“冒领”本属“穷孩子”“免费教育大餐”
看了发表于11月24日红歌会网孙锡良先生的“高校助学金制度严重冲击诚信体系” 一文很有感触(孙锡良全文请读者网上查阅),笔者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供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一 新版“免费教育大餐”有可能使假冒贫困生现象愈演愈烈
据教育部网站2024年10月29日消息,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财教〔2024〕181号,以下简称《通知》)。这个《通知》发布的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二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从2024年起,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4.5万名增加到9万名,其中:硕士生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由1万名增加到2万名。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2024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四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将本专科生(含预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西方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仅从《通知》中“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奖励标准”这句话可看出,这种“翻倍”的无偿奖励资助绝不仅是“免费教育午餐”,而是“升级”为“免费教育大餐”,这也是来自全国纳税人节吃检用的血汗钱,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理应用好这个新版“免费教育大餐”,严防不合规、不达标学生的“造假”与“冒领”,这既是对国家负责,也是为了对得起纳税人节吃检用的血汗钱。
孙锡良先生的““高校助学金制度严重冲击诚信体系””一文主要反映不符合条件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非贫困生假冒真正贫困生,即以“假贫困生”名义“骗领”或“冒领”国家助学金的严重问题,这是一个持续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上述《通知》中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这个老问题。而《通知》所发布新版“免费教育大餐”只能进一步加重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免费教育大餐”如同俗语所说“天上掉馅饼”,对“假贫困生”来说,是不抢白不抢、不吃白不吃!新版的“免费教育大餐”有可能使假冒贫困生现象愈演愈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应以创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二 假冒贫困生现象发人深省
单就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三项奖励资助政策来说,“国家”一词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国家与全国纳税人出钱,无偿奖励、资助品学廉优的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是“免费教育午餐”,教育部最新《通知》已将其“升级”为“免费教育大餐”。其中的国家助学金是只能用于资助贫困生的“免费教育大餐”,那么能否确保国家助学金由真正的贫困生享用,自然就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国家助学金不仅资助贫困生的人数多,而且资助金额也高,其性质是无偿资助,无需像助学贷款那样还本付息。这自然引起一些“非贫困生”的“心动”乃至“眼红”,因此在各大学,“非贫困生”(其中不乏经济条件好的“富孩子”)假冒贫困生,以“骗领”国家助学金的现象愈演愈烈。
一些“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虽然盖有乡镇、村政府或街道办事外的证明公章,但因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人数太多,高校很难逐一上门调查与有效核查每个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家庭真实经济状况。一位“贫困生”对记者直言,要开具这样的证明并不难。“每个地方政府都乐意给‘自己人’多争得点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出钱,家庭收入填写多少根本不管。”他声称这次申请助学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却盖好了章。“填写表格只是‘走过场’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学校根本查不过来。内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穷就填多穷。”
对高校和老师来说,面对大量申领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资格认定审查工作,均感到力不从心,难免有疏漏,对助学金使用的监管也有难度。一位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说:“认定谁是贫困生对我们来说确是难事,老师也不可能一家家去调查”。贫困生资格的认定成了高校、教师十分头痛的问题。于是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学生纷纷弄虚作假,争当假冒贫困生,以“骗领”国家助学金。
三 为何热门文科专业假冒贫困生现象最严重
经济学、金融、管理、法律、新闻、艺术等热门文科专业自扩招以来一直热得发烫,考生报考非常勇跃,然而其就业难度却越来越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新闻等单位历来是文科毕业生的主要出路,而这些单位人才需求量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的力度加大,需求量更是趋减。不少文科专业就业行情已连年滑坡。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这些所谓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几倍乃至十几倍,如此超高速盲目发展,必然使热门文科专业扩招的泡沫开始破裂,众多毕业生就业无门,家长、学生怨气很大,各级政府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如煤炭、水力、水电、地质、采矿、测绘、铸造、核技术、铁道工程、桥梁遂道等传统工科专业,工作条件艰苦,有些专业主要工作在野外室外和矿井深处,危险性较大,而报酬又相对不高,这些传统工科专业我们可称之为艰苦工科专业,这些艰苦工科专业尽管就业形势一直非常好,但都陷入招生难的困境之中,成了考生们抛弃的对象,严重影响了这些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发展。
现在高校专业的报考可以说冰火两重天,冷门艰苦工科专业是冷到冷死,金融等热门文科专业是热到热死,如此冷热不均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使众多热门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无门,国家和家长们巨额投入都大量打了水漂,造成巨大的浪费,大幅度压缩普通高校偏大的热门文科专业招生与培养规模势在必行。但大幅度压缩不能只靠行政手段,而应主要靠经济手段来调节、抑制过热的文科报考,这样国家才能有效的使用稀缺教育投入来优先发展国家急需的艰苦工科专业高等教育,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不加区别地盲目提供“免费教育大餐”(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
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在发放时并没有考虑学生所学专业,而是采取名额平均分配或撒糊椒面似的分配方式,即使本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也都有不少名额的“免费教育大餐”等待着学生去争抢乃至“骗领”,由此助长了热门文科专业过度扩招和逃离艰苦工科专业的倾向。北京某大学新闻系周老师是该系一个本科班的班主任,据她介绍,他们班有40人,得到的国家助学金有3.3万元,国家奖学金有3.1万元,全班获国家奖学金者达17人,接近全班学生的一半。每人获奖金额高达4000多元,最高的国家奖学金高达8000元。
本来新闻专业就属过度扩招,应大力压缩的热门文科专业,可周老师任班主任的新闻班,获得国家“免费教育大餐”名额的学生竟然多达17人,获奖比例如此之高,大概其它高校新闻专业获奖比例也不会太低,这不是给过热的新闻专业火上烧油吗!使新闻专业招生和报考更热,助长新闻专业扩招泡沫,这实在令人费解。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成了“拚爹游戏”,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尤其是严重供大于求,就业艰难的热门文科专业更是如此。
在热门文科扎堆的“官二代”、“垄(断行业)二代”、“公(务员)二代”之类及其它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富孩子”是“免费教育大餐”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富爸爸”们早己编好关系网,好岗位早己虚位以待,所以“富孩子”们不用为就业发愁,那怕热门文科就业再难,也敢往“火坑”里逃。他们既可享受热门文科“免费教育大餐”,毕业后又能找到好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这也就不难理解,明知热门文科专业就业难,可为何还有不少考生(其中不少是“官二代”、“垄二代”、 “公二代”)竞相往“火坑里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个“好爸爸”或“富爸爸”当靠山,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笔者有个亲友在银行工作,据他讲,从银行进人特点来看,目前以进重点大学的博士、硕士为主,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如有父母有权势或有直系亲属在银行供职,才有较大可能到银行谋个金饭碗,而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的寒门学子几乎没有被银行录用的机会,银行的本科生岗位几乐全部用于安置银行“子弟兵”及关系户毕业生)。既然银行员工子女不用为找工作发愁,银行的金饭碗早就虚位以待,银行员工子女报考大学时虽明知金融专业就业难,却敢“集体”往“火坑”里跳,银行员工子女几乎100%地选择金融专业。
与此类似的是,律师的孩子往往选择法律专业、文艺明星的孩子往往选择艺术专业、记者的孩子往往选择新闻专业、会计的孩子往往选择会计专业……显然,像银行员工、律师、文艺明星、记者、会计等较好职业人群的子女往往通过选择热门文科专业,依靠“好爸爸”的人际关系来子承父业或女承母业,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垄断这些好职业、好岗位。而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没有(城市)“好爸爸” 或“富爸爸”可供依赖,所以贫困生如选择金融之类热门文科专业,只能考研读博,如本科毕业的话,由于在城市没有“好爸爸” 或“富爸爸”做靠山,也就意味着在求职中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没有后台,很难找到好工作,往往本科毕业就等于失业,对寒门学子来说,长期找不到工作,对其本人和家庭的打击更大。
所以,寒门学子即贫困生选择金融、新闻之类热门文科专业相对要少一些,一是由于这些专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高,担心自己考不上。二是这些热门文科专业收费高,经济上承受不起。三是即使毕业了,由于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就业艰难。所以热门文科专业特别是重点大学的热门文科专业,贫困生比例应该比较低。反过来说,热门文科专业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前面提到周老师任班主任的新闻班也不应例外。该班国家助学金总额竟多达3.3万元,该班可能有符合条件的贫困生,但数量很少,也许该班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一个都没有,那么相当数量的助学金并没有用在真正的贫困生身上,而是用在假冒贫困生的身上,其中不少是“富孩子”,这是否成了经济学上所说富人搭穷人便车?
四 警惕富人搭穷人便车的不合理现像
经济学上所说富人搭穷人的便车搭是指这么一种现象,即一些人在不付出成本,或是付出很小的成本的情况下,与别人一样,得到较大的利益。富人有车,穷人无车。因此,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穷人搭富人的便车。可是,中国当前应当谨防富人搭穷人的便车。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特别是公共政策上,不乏富人以及经济条件较好中产人士搭穷人便车的现象。很多政策,以穷人的名义制定,但是穷人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富人却搭了穷人便车。
国家助学金本是专门用来资助贫困生的,理应只应由贫困生来享用。但在“富孩子”扎堆,“穷孩子”却相对较少的热门文科专业,也设置过多的助学金名额,以至于助学金名额可能比真正的贫困生还要多,这必然为“富孩子”假冒贫困生,“骗领”国家助学金大开方便之门。结果热门文科专业偏多的国家助学金名额的最大得益者并非是“穷孩子”,而是“富孩子”。 “富孩子”“勇跃争当”假冒贫困生,以搭真正贫困生便车,骗取本应只属于真正贫困生的国家助学金,这不成了“劫贫济富”,拉大贫富差距,这就是富人搭穷人便车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用于热门文科专业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应大幅度削减,以把富人搭穷人便车或者说“劫贫济富”的行为控制在最低限度。
国家助学金只针对贫困生,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不是只针对贫困生,不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只要品学兼优就有可能获得。问题是在“富孩子”扎堆的热门文科专业,“穷孩子”人少,得奖比例与得奖人数也低,热门文科专业也设置过多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到头来基本上落到“富孩子”头上。本来这些“富孩子”经济条件就好,毕业后还能依靠“好爸爸”的人际关系进银行之类的好单位挣高薪,如再给他们过多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即便不是富人搭穷人的便车,也有锦上添花的嫌疑,人为地制造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角度讲,笔者以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应更多向“穷孩子”扎堆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这样才能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学上所说富人搭穷人便车的不合理现象。既然热门文科专业是“富孩子”孩子扎堆的地方,其得奖比例大,那么用于热门文科专业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名额必须大幅度削减。
五 “免费教育大餐”应最大限度地向艰苦工科专业贫困生倾斜
西方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这与中国的谚语“天上不会掉馅饼”含义类似,即天底下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同理,除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外,天底下没有“免费教育大餐”。即然学冷门艰苦工科专业专业的学生,不仅学起来辛苦,将来走上技术工作岗位同样辛苦,收入却相对不高。从公平角度讲,我们理应通过“免费教育大餐”(如国家助学金名额)向艰苦工科专业最大限度倾斜的方式,来给这些学艰苦工科专业的较多的寒门学子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反过来讲,即然学热门文科专业的学生(其中不少是“富孩子”)不仅学起轻松,将来在非技术岗位工作起来也很轻松,待遇却很好。从公平角度讲,理应取消这些学生的“免费教育大餐”,即使不能全部取消,也要最大限度的压缩。
像煤碳、采矿、水力、水电、地质、测绘、铸造、核技术、桥梁遂道等艰苦工科专业,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又相对不高,同时“富孩子”大都娇生惯养,怕苦怕累,因此“富孩子”纷纷逃离艰苦工科专业。目前报考艰苦工科专业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考生为主,其中农村来的贫困生又占相当比例。农村考生特别是贫困生报考艰苦工科专业原因有三:一是这些专业都属冷门专业,竞争不激烈,录取分数低,容易考上。二是教育部为鼓励学生报考这些冷门工科专业,学费标准比热门专业低一些,使农村考生能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这些专业都属严重供不应求的专业,就业容易,不像热门文科专业要依赖人际关系找工作。所以艰苦工科专业是农村来的“穷孩子”扎堆的地方,这些专业中贫困生比例最大。而热门文科专业则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穷孩子”最少,贫困生比例最低。
由于假冒贫困生的大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富孩子”,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凡“富孩子”学生所占比例越大的专业(系或班),假冒贫困生也就是富人搭穷人便车的现象就越严重,热门文科专业就是如此。反之,凡真正的贫困生所占比例越大的专业(系或班),“富孩子”假冒贫困生的就越少,冷门的艰苦工科专业就是如此。所以要防止富人搭穷人便车,把假冒贫困生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是把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三项“免费教育大餐”名额最大限度地向贫困生比例最高的艰苦工科专业倾斜。一旦热门文科专业“免费教育大餐”名额大幅减少,那些“富孩子”想假冒贫困生也会因名额过少的限制而难以假冒。
读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就业比考大学、上大学更重要,对“穷孩子”来说,这点犹为重要。就算通过“免费教育大餐”的资助使自己读完大学热门文科,如果毕业后因没有“好爸爸”人际关系,找不到相对应的工作,长期就不了业,或就业质量差,如只能找到低收入的临时工作,成为所谓“蚁族”一员,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别说资助自己的贫寒家庭,上这样的大学热门文科究竟有多大意义?
大幅压缩热门文科“免费教育大餐”,“官二代”、“垄二代”之类“富孩子”自然不能从中受益,但部份有望获得“免费教育大餐”的“穷孩子”利益也会连带受损,这不仅加重了他们经济负担,有些人甚至会因此上不起大学。但对“穷孩子”来说,不读热门文科未必是坏事,也许打工、读职业学校比上大学读热门文科专业更合适。同时,虽不少读热门文科“穷孩子”不能再享受“免费教育大餐”,但读艰苦工科专业的“穷孩子”能享受到更多的“免费教育大餐”,“穷孩子”们从总体分得的“免费教育大餐”份额会大大增加,从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角度分析,取消热门文科“免费教育大餐”是值得的。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与其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认定与甄別贫困生资格,倒不如取消热门文科“免费教育大餐”,即使不能取消,也要最大限度地的减少,使“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指际最大限度的向艰苦工科专业倾斜,这才是治本之策。
六 以亚历山大大帝破解“戈蒂恩结”的思路来破解认定贫困生资格的难题
高校需认定贫困生资格的学生数量庞大,准确认定难度必然很大,能否换个思路,既然难以可靠认定贫困生资格,可否不认定呢?笔者主张不妨借鉴亚历山大大帝破解“戈蒂恩结”的思路来解决此难题。
公元前333年的冬天,古希腊将军亚历山大(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军队进入亚洲的Gordium城,扎营避寒。亚历山大在城中听说古波斯的戈蒂亚斯王用粗绳系了一个硕大的“结”,叫“戈蒂恩结”。他预言,如果有谁能解开此结,谁就能统治整个小亚细亚,成为亚细亚王。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就请人带他去看这个难解之结。他略一观察,便拔出佩剑,把结砍成两半,果不出所料,亚细亚终究由他统治。
在亚历山大之前,曾有很多人跃跃欲试,企图解开“戈蒂恩结”,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习惯于用手去解“戈蒂恩结”,可实际上并没有限定非得用手去解“戈蒂恩结”。如有人给他们一个提示,除了用手外,也可用其他方法去解“戈蒂恩结”,可以相信大部分人是可以解开“戈蒂恩结”。看来凡人与伟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凡人总是跳不出旧的思维框框,那就只好当凡人。
此例说明,我们的思考不是绝对自由的。事物存在的模式、生活经验、传统的习惯,会妨碍我们自由的思考;公众的舆论、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的情感因素和智力水平也会左右我们的思路。这些影响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或者说习惯性思维,认定贫困生资格(或贫困生标准)就是一个典型,如不打破这种习惯性思维,认定贫困生资格就会成为一道无解的难题。
特别是金融、管理、经济学这三大专业成为几乎每个高校的“标配”,不仅是过量扩招导致这三大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这三大专业教材中充斥美版新自由主义等谎言理论,这三大专业有用美版新自由主义等谎言理论对中国学生洗脑与为美国培养买办、洋奴之嫌,所以这三大专业应取消全部国家助学金名额。如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然这三大专业已没有国家助学金名额,“富孩子”想“假冒”贫困生都不可能,更不需要高校以“事倍功半”方式来认定贫困生资格,这就像亚历山大斩断“戈蒂恩结”思路,既然用手解不开,那为何非要用手去解?为什么不可用利剑将其斩断!同理,既然贫困生资格(或贫困生标准)难以准确认定与甄別,那么高校为什么非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去认定呢?为什么不能像斩断“戈蒂恩结”打破思维定势,用“不认定”的思路来解决“难认定”?这才是釜底抽薪的触决办法。
退而求其次,即使不取消这三大专业应全部国家助学金名额,那么国家助学金名额至少应压缩90 %以上,最多保留10 %的名额。这样一来,因名额所限,“富孩子”能“成功假冒”贫困生的人数会大大减少,同时,国家助学金名额大幅减少90 %后,才能使高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仔细审核认定每个“贫困生”申请材料是否存在造假问题。也就是说,既然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大与工作量大,那完全可通过大幅减少国家助学金名额来减少需认定的“贫困生”数量与提高认定的“贫困生”资格的准确性,这是用“少认定(贫困生数量)”的思路来缓解“难认定”的难题,这也是类似亚历山大斩断“戈蒂恩结”的思路。所以用于热门文科专业的国家助学金名额应大幅度削减,以把富人搭穷人便车或者说“劫贫济富”的行为控制在最低限度。
七“免费教育大餐”“名额”的“分配”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下图为中国对美出口管制的锑矿图片
以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分配”,决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因管理、金融等文科专业报考过热,学生人数多,就多“分配名额”,那只能助长“富孩子”冒领助学金的不良现象。所以“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分配”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中美博弈大局,而前面所分析的在高校大扩招中倍受冷落与几乎沒有“富孩子”报考的艰苦工科专业就属这方面专业,其中不被人关注釆的矿专业,在中美博弈大局下,其重要性日渐突出。
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决定加强有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包括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严控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等。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追究责任。
釆矿可不是简单的“挖土”,是个复杂技术过程,如矿石中有效成份的分离与提纯很难,商务部管制公告中所提到的锑是种军工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原材料,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虽也有锑矿,却因缺乏相关技术与人才而难以开釆,美国也不例外。被中方“卡脖子”后,五角大楼计划建一座锑矿,谁知道接下来被打脸了。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的数据,美国锑进口依存度为82%,其中来自中国产品占进口总量的份额为63%。可以说大部分的军工企业都离不开来自中方的锑。于是,五角大楼就支持Perpetua Resources 重新开放爱达荷州一座锑矿的计划。但是,五角大楼也没想到,Perpetua Resources给出的最快时间也要2028年才能开始生产。
为何拖这么久?美国这个唯一的锑矿已停产多年,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是不可能花钱养“闲人”,由于相关釆矿技术人才的裁员、转行、退休、停止培养等因素所导致的釆矿技术人才断档,使Perpetua Resources声称最快要2028年才能开釆出锑矿!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让美国政府傻眼了!或许等到2028年“要价”仅是这家美国公司的“借口”,2028年很可能还是开釆不出来。这也算是“去工业化易”与“再工业化难”的新典型?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禁售”的背景下,如今的美国即使是肯出高价也买不到多少!美国很多军工企业面临停摆,怎么办?美国开釆国内与它国的稀土矿也存在类似问题,全世界唯有中国六所高校设有与稀土相关专业,而美西方没有一所高校设有稀土专业。而中国对美国全面“禁售”稀土也是迟早的事,那时美国又该怎么办?
滥印美元的美国不缺资金,但“去工业化”的美国却缺釆矿技术与人才,美国守着“金山”却反被中国“卡脖子”,美国急了!好在美国有高度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肓的传统,美国马上“出招了”!最近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提交的“关键矿产劳动力增强法案”,旨在通过修改关键教育和劳动力法律,加强美国在关键矿产开采、精炼、加工和回收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还有一个《2023 年采矿学校法案》:指示能源部提供赠款,以加强国内采矿教育和人才培养。总之,美国已开始重新高度重视过去被忽视的釆矿教育与釆矿专业的发展,为美国培养这方面的急需人才。
从以上分析来看,釆矿这个相对冷门的传统工科专业,系关中美战略博弈与打破美国霸权而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高校采矿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计划经济时期全国有十多家“矿”字头大学,由于多种原因,如今“矿”字头的大学仅剩中国矿业大学一家,其它设釆矿专业的高校不超过十所,仅靠这些高校有限的招生规模来维护中国釆矿业的技术与人才优势,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不能说中国采矿专业在招生人数多于美国就可以高忱无忧,在美国重新釆矿专业教育与釆矿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马上扩大釆矿专业招生规模,以保持中国在这方面的领先优势。笔者一个重要观点是,无论如今的美国再怎么腐巧不堪,但其高度重视STEM教育的传统却是如今美国不多的亮点之一,这方面有必要“以美为师”,美国能做到的,中国也应能做到,且应力争比美国做得更好。
无论从采矿专业的战略重要性,还是其就读学生主要是农村寒门学子的现状来看,以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免费教育大餐”的“名额”是不是理应向农村寒门学子扎堆的,以采矿专业为代表的传统艰苦工科专业大幅倾斜,这既能为在这些专业就读的农村寒门学子“雪中送族”,又能有效防止因“富孩子”“骗领”国家助学金而使自己“锦上添花”,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为何不这样做!还可考虑在艰苦工科专业试行“免费工科生”政策以吸引寒门学子报考(关于“免费工科生”政策建议可参见笔者发表于红歌会网2023年6月9日《以“免费工科生” 来破解农村学子上学与就业难题》一文)
八 丁德馨教授先进事迹也是一种警示与反思
2021年6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题为“一生坚守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报道提到,在中国铀矿采冶领域,丁德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核工业是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天然铀是“核工业粮食”,铀矿采冶是生产天然铀的关键核心技术。南华大学教授丁德馨一生致力于铀矿采冶科研和教学工作,建立了中国唯一完整的铀矿采冶学科体系,被誉为“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中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拓荒牛。
通过这篇报道,才使读者们对铀矿采冶学科重要性有所了解,现在三胎政策都出台了,南华大学铀矿采冶学科却成了全国三千余所高校唯一的“独生子”专业,而南华大学的前身衡阳工学院,原是一所前核工业部所属并为核工业服务的行业大学,核工业部撤消后,转为湖南所属地方大学,并更名为南华大学。作为一所非重点与知名度低的地方大学,对全国优秀考生吸引力很有限,仅靠这个“独生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是无法满足相关行业巨大人才需求。正所谓独木难支,要不是丁德馨教授力挽狂澜,很可能出现人才培养短板而危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像这样重要的面向行业的铀矿釆冶工科专业,其码应是“二眙”即至少两个高校设置这个专业,有三、四个高校设立此专业也不算多,也仅能勉强满足人才需求。
光明日报这篇报道也提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核工业经历了军转民和各项改革,与核工业紧密联系的一些行业高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当时,南华大学的前身,以核专业为主的衡阳工学院(2000年3月才改名为南华大学)不少老师纷纷选择去外地发展。丁德馨也面临着人生方向的选择,他的想法是:“老一辈历经千辛万苦建立的中国核工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得有人守住这个点。”后来丁德馨的学生李峰说:“丁老师的坚持,成就了一个学科、成就了一个学校、
成就了一个行业。”他这句话也表明了这个釆冶工科专业的重要性。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要不是丁德馨教授按照总书记所要求“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真不敢想象铀矿采冶学科会出现什么样的衰落局面?由此造成人才短板必将严重危及相关行业发展,所以以助学金为代表的国家资助奖励名频应尽可能向这类紧缺的艰苦工业专业倾斜,以调动考生报考的积极性。
九 中国稀土专业技术人才间接卡美国脖子的启示
2022年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公告。把禁止出口“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列入其中,具体涉及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和稀土硼酸氧钙制备技术。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次禁止出口的是稀土技术(包括禁止出口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部分稀土磁体制备技术等),而不是稀土本身。我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还是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大国和第一生产大国,目前掌控全世界约3/4的稀土生产,占据全球垄断地位。中国在稀土技术专利方面占据全球50%以上,无论那个国家都难以绕过中国技术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次禁止稀土加工技术出口,对美国来说这可真是“螳臂当车,玩火自焚”。这也是对美国主导的在芯片上对中国限制出口的反击。一架F-35战机需用到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一艘核潜艇所用到的稀土则超过4吨,这可要了美国军工产业的命。故这次中方出口禁令一出,显然会卡住美西方的脖子。
之前数年美国一直积极布局,希望能建立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稀土加工生产链,但发现完全不可能,美国不是受制于稀土矿资源,虽说美国自身及澳、越、印等国也有丰富的稀土矿资源,美国虽可开釆中国之外的稀土矿资源,但因不掌握稀土矿的提纯与分离技术,必须运到中国去加工,这今美国感到很尴尬!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可持续材料研究与技术中心主任维娜·萨哈瓦拉说:“(稀土)之所以如此‘稀有’,是因为提取非常复杂。”尽管稀土项目遍布全球,但中国一枝独秀,2021年产量占全球的70%,美国占14%,其次是澳大利亚、缅甸等国。但即使是美国,也须将稀土原材料出口到中国加工。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张越(音)说:“全球有足够矿藏可供应稀土。但关键在于谁控制着加工技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覆盖17种稀土元素整个价值链的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废物管理方面都已形成优势。”莱纳斯公司负责人拉卡泽2018年曾表示,“中国国内约有100名稀土应用领域的博士”。而在西方国家,一名也没有。这不仅关乎人才,还关乎人力。张越说:“在与稀土加工相关的研究机构中,中国聘用了数以千计的工程师。在这方面,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中国竞争。”
外国专家以上分析表明,美国在稀土产业技术的落后,归根到底是稀土技术人才短板造成的,美西方高校从来没有设置过相对独立的稀土专业,不能提供专业对口技术人才,而中国有以下五所高校设有专门服务于稀土产业的特色工科专业即稀土材料技术专业,与其说中国在稀土技术卡美国脖子,不如说中国稀土技术人才卡美国脖子,这就是被人忽视的特色工科专业的战略价值。
全国开设稀土材料技术五所高校: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校名称 |
所在省份 |
1 |
稀土材料技术 |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
内蒙古 |
2 |
稀土材料技术 |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
内蒙古 |
3 |
稀土材料技术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西 |
4 |
稀土材料技术 |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
5 |
稀土材料技术 |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五所高校怎么全部是职业技术学院?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平同志就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为发展稀土产业,当时曾有数家高校曾设有稀土材料技术专业,但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教育部以“拓宽专业面”为由,实则是推行美式宽口径通才教育模式,把稀土等细分特色工科专业大量裁并,后在用人单位强烈呼吁下不得不在以上五所高校重新开设稀土材料技术专业,但这五所高校毕竟是职业技术学院,“规格”要低一些,科研实力不够强,也难以吸理科尖子报考。一是建议清华等重点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急稀土产业之急,积极开设稀土材料技术专业。二是虽稀土产业本身经常成为中美博弈热点,但因这五所高校并非重点高校,稀土产业工作条件艰苦等因素,经济条件较好的“富孩子”对这个专业兴趣不大,就读以上高校稀土专业的基本上是寒门学子,建议以国家助学金为代表的奖励资助名额应尽可能向这个“穷孩子”扎堆的专业倾斜,为他们的成长与学习提供经济保障,以为稀土产业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以确保我国稀土技术领先优势,让美国长期品尝被中国卡脖子的“好滋味”!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