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论》矛盾读法释义


  【作者按】文科研究向来受制于它所使用的术语,文科之争实则也是术语之争——历史、思维和语言。中华术语的学术特征是具象化和革命化。具象化是行,革命化是知。然则,中国有本真版的矛盾学说,即辟阖学。其主要是在易经和周易学的路径上进行发展。以后黑格尔把我们的这个路径给修改了,变成他的唯心论的矛盾学说,开始神秘化——使得今天的社会科学在发展成果上与自然科学相比,存在着巨大且愈益加大的代差。马恩矛盾论是对黑格尔矛盾学说的纠正和再革命。只是到了《矛盾论》《实践论》这里,这个革命学说才真正立起来了。因此,《矛盾论》的学术群落是一个非常高的发展阶段。“术语的回家”实则是学科建设的中华之路,“第二个结合”任重道远!

  ——中华本土的路径的真正意指是确立“一门科学”的学科建设之路。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有人以“臆撰之嫌”拒绝中华传统用语入文,尤其是和《资本论》的诸多术语在意义上联合使用,以为这是一种“学术包装”,乃至是不正常的写作思路和论证方式。再以《道德经》和《资本论》的术语对标为例,持异议者认为“对标逻辑”是不合法的,毋宁说反映作者的“虚构”和“曲解”,在语言上既误读了《资本论》,也误读了《道德经》。至于对待“唐诗宋词”使用的态度,就更加如此了。

  ——人们对中华思维学和中华道统普遍抱有学术上的成见和太多的误解。所以,说到对易经易理的术语的使用和理解的问题,恕我直言,我们更多是受制于西方话语体系了。尤其是受到了资产阶级解释学的话语权的严重束缚,而不得解放。如矛盾术语,事实上,我们总爱从西人的定义上倒过来给中国学生传教布道。实则是忘本了。我们根本不善于在学术上“引中国经”“据中国典”,“讲中国话”“说中国故事”,那其实就是忘本!须知,西经守护逻辑学,大同小异!而马经实非如此。这样看来,关于逻辑起点的热战,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学术阵营内部的一场自我消耗战。

  ——《资本论》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却非一部教条的直译机器。这里始终存在一个纯学术问题: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究竟如何“翻译”中华典籍乃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呢?是照搬字面意思,还是祖述革命精义?是看其表面,还是抓其实质?在术语上,学术的“翻译”只能是“意译”而非“直译”。试问:如果我们继续守着门户之见,把各种思想经典各自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拒绝“经典对话”和“术语的时代融合”,拒绝拿掉“学术的隔板”,那么《资本论》是否可以作为社会主义逻辑以及如何作为社会主义逻辑,一定会成为大问题!这里头可能也有一个学院派的烦琐学术规范的技术问题。文本语义学、形式逻辑的解释学一直严重制约着原创学术,其忘记了:矛盾不过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简洁表达,不过就是辩证法的公式。然而,单单有了这个公式还不行,它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直接上手的药方,还必须和唯物史观结合、和真史结合。在理解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被广大化:既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工具,也作为对唯物史观矛盾秩序的范畴学的表达。中华不是没有理论基础,中华不是没有思想术语,中华不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学体系,我们必须突破各种经济研究人为设置的“理论禁区”,真正坚持原创学术,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学院派也在自我否定中发展。我们期待着“从具象到革命”的科学之路,期待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精神的时代升华。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