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强:必须走出“《资本论》过时论”的误区


  《资本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没有指导意义?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资本论》对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有没有理论价值?对这些问题,当前在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者中,认识并不都是一致的。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亟待消除。

  在一本《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书中,国内多位经济学家见仁见智,其中包括了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西方经济学才是科学。这是不符合事实的,错误的。”①另一种则认为,“不必在西方经济学以外建立一个连概念体系都不一样的中国经济学。”②

  建立中国经济学有必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因为它毕竟是现代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表现,有些关于社会化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也不涉及意识形态。然而,作为理论体系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深刻批判过的斯密、萨伊以来的庸俗经济思想属于一个体系,以拜物教观念和资产阶级利益的辩护性为特征,主张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来建构中国经济学,笔者以为是认识上的重大误区,而这种认识又是与《资本论》已经过时的观点联系在一起的。

  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相联系,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现过两种偏向。一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主要的偏向是排斥西方经济学;与此同时,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原理的阐述,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编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对研读《资本论》,也贯彻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主要学第一卷,注重的是纯粹生产关系的探讨,而忽视第二卷、第三卷的系统学习。这种偏向,似乎很坚持马克思主义,其实却造成了对《资本论》的严重误解,以致许多没有读或没有认真读过《资本论》的人,以为《资本论》是专讲阶级斗争的,以为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责任要追溯到马克思,以为现在搞市场经济,《资本论》就过时了。

  另一种偏向,是抬高或崇拜西方经济学,贬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价值。这种偏向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理论上打开国外经济学禁区,经济实践上需要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一些媒体乐道于所谓新的西方经济学思想,而对《资本论》的科学概念和观点则以为老而等闲视之,甚至束之高阁,相应地,青年经济学者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出成果、上职称见效快的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上,一些高校的社会科学专业,甚至经济学专业开始压缩《资本论》课时,《资本论》课程的教师青黄不接。这种状况,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资本论》过时了的印象。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