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大寨红旗下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日子里,应郭凤莲书记之邀,我来到大寨,当年的铁姑娘如今七十有六,她开口第一句话:“纪念建党百年,我们感恩毛主席,感恩老一辈共产党人,请你来看今天的大寨,大寨正在创新。

  我们豋上虎头山,在陈永贵雕像前,昔阳县政协主席焦燿中,向我介绍陈永贵,1920年,父亲带着年仅5岁的陈永贵逃荒来到了大寨,由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走到陈永贵墓前,墓地很小,坟不大碑不高,简朴且肃䅟,我们把从河北带来的花圈打开,郑重地摆好,挂上挽联:

  大寨红旗千秋功业垂青史

  农民宰相万代风范树丰碑

  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师大教授李维世领祭,我们一行四人深深鞠了三个躬,李教授大声呼道:陈永贵同志千古,人民永远怀念您。

  走进宋立英家,这位当年大寨的妇女主任,今已92岁,精神矍铄,谈起当年她和丈夫贾进财(大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郭凤莲带领乡亲们开山劈岭修筑大寨田的往事豪气干云!我紧紧握住老英雄的手,致敬大寨不老松。

  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老人家面无倦容,我们告辞时,她站起来,出窑洞进前堂,取出《大寨村志》签上:宋立英92岁 2012.5.18。又拿出一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像章”赠我,我双手郑重接过,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走在大寨的村路上,恍若隔世,那些并不遥远的信息在向你静静的传递,大门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寨人民公社”的原址还保留着旧模样,“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主席语录依稀可辩,还有那龙飞凤舞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外震荡风雷激”。街道两旁墙上那些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标语还在,“人勤地不懒,汗水换来粮增产”、“山河要想变,就得艰苦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备战备荒为人民”……

  走进大寨展览馆,照片上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毛主席接见陈永贵,周总理三到大寨,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接钟来访和国内外参观者云集的场面蔚为壮观……叶剑英诗云:大寨真经取不完,全民奔向虎头山。中流击楫争先渡,共产仙乡唱凯旋。

  “大寨书画收藏馆”里珍品多多,郭沫若、李讷等名人的字画真迹,不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且打动着每位观者的心弦。

  那棵写进课本的百年大寨老柳树,今天见到它伟岸的身影,它实在太粗、太高、太大,光主干部分的丰富外观就足够让见识到它的人顿生敬畏之心,树身上又生出新的躯干,杆又生枝,枝再长叶,浓绿如云,昂首云天。它用自己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记录着历史,与岁月俱长,与大寨同在。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