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委屈和不公待遇中淬炼忠诚——不忘初心使命的87岁老党员


  核心提示: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淬炼党性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写照。有着68年党龄的87岁老党员陈连秀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贡献,但不因遭受委屈而改变忠诚,更没有因曾经的不公待遇而抱怨党记恨组织,难能可贵地坚守困境逆境中和退职退休后的忠诚,奏出了一辈子矢志不渝忠于党的乐章,与那些受点委屈就对党耿耿于怀甚至抹黑党的小丑形成了鲜明对照。党正是有了众多像陈连秀同志无怨无悔把忠诚作为执着信仰,把忠诚刻在灵魂和血液之中,才有了纯粹忠诚党的初心使命的靓丽政治风景,才有了纯粹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生态,才有了党的伟大辉煌。

  “纯粹对党忠诚”,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建理论的重要论点,也是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经典概括,庆祝建党百年更离不开这个重大话题,正是由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忠于党的事业的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忠于人民的前赴后继为人民奋斗牺牲,才有了“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的辉煌,而始终以自己热血进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87岁老党员陈连秀,就是9500万党员“纯粹对党忠诚”的优秀代表。

  陈连秀同志“纯粹对党忠诚”,突出表现在坚守困境逆境中和退职退休后的忠诚,不因遭受委屈和不公待遇抱怨党记恨组织而改变忠诚,所反映的没有任何条件和时限的绝对忠诚,不带任何邪念和瑕疵的纯真忠诚,毫无私密绝无隐瞒的赤心忠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习近平在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讲话)具体实在的诠释。

  陈连秀的“纯粹对党忠诚”,表现在对党高度负责不冤枉任何一个同志,又能善待对自己错误处理的委屈,始终相信党相信党组织,以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赋予了“忠诚”的灵魂。

  “纯粹对党忠诚”的关键在于“忠诚”,既是忠于党忠于党组织,而非忠于某个人或某个上级领导的特指,又是对党赤胆忠心、赤诚专一,尽心竭力为党争光添彩,绝不往党脸上抹黑的特别要求,还是正确对待某些人错误代表组织作出的错误决定,不以个人曾经的委屈而怀疑记恨党组织,陈连秀以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既对党高度负责不冤枉自己的同志,又能善待对自己错误处理的委屈,做到始终相信党相信党组织,赋予了“忠诚”的灵魂。1956年陈连秀被提拔为新乡专区汲县五金厂团委书记(当时党政工团均为厂级领导),地委正式明确为区级(科级)待遇,下半年厂里建立肃反领导小组,他任领导小组成员、肃反办公室主任,发动群众揭发,又认真核实群众的揭发,先后到林县、汤阴、新乡等地外调核查“线索”,有的农村和偏远地方不通汽车,都是靠步行,饿了啃点干粮,渴了到群众家寻点凉水喝,本着对组织和个人高度负责态度,认真完成外调不冤枉任何一个人。可自己这个肃反办公室主任,却在整风反右中莫名其妙地受到特别严重的处分,原因就是一张向书记提意见大字报上众多署名中有他的名字,可他只是同意大字报的内容,并不知道写大字报的行为,当时的上级——汲县县委没有派任何人到企业了解情况,就以“书记是党的化身,给书记提意见就是对党不忠,严重地说就是恶毒攻击党”,给予开除党籍、撤职、行政降级一系列严重处分,可以说是极不负责的。但陈连秀即使受到不公正处分的冤屈,也没有牢骚满腹怨恨党仇恨党,这与那些受了点委屈就怀恨在心,与西化渗透分子和历史虚无主义沆瀣一气,抹黑党、丑化社会主义中国而泄私愤的人,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陈连秀由此被调到总务科兼管基建,凡是没有部门官的事全归他管,弄的他精疲力尽,可为了党的事业和职工的身体健康他无怨无悔,食堂、医疗所和职工宿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的工作表现和申述也得到上级党委重视,1962年5、6月间,中共汲县县委专门下发陈连秀“甄别复议”报告,决定恢复其党、团籍和领导职务、行政级别,仍然担任团委书记。他1981年在沁阳县(今沁阳市)任副书记期间,分管组织纪检宣传群团和县委机关工作,虽然任务重头绪多,但十分重视苗头性倾向性工作,当时的崇义公社位于沁阳、温县和孟县(今孟州市)三角地带,宗教发展很快,他敏锐感到这不仅与共产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也是在与共产党争夺农村阵地和农民弟兄,同时也说明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宣传力和影响力在减弱,于是要求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的宣传教育,并与宣传部领导一起在这个公社召开大会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还多次深入群众宣讲党带领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搞土改,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宣传宗教和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不同,使群众受到深刻教育,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小题大作,甚至当作抓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实际上从后来党组织在农村影响力骤减和宗教势力的迅猛发展,证明了他的远见,也表达了他对党的真正忠诚。

  陈连秀的“纯粹对党忠诚”,也表现在对党襟怀坦白,经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以捍卫党的形象一系列超前行为表达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纯粹对党忠诚的精髓是“纯粹”,既表现在坚定党的信仰和对党襟怀坦白的思想纯洁,也体现在党叫干啥就干啥没有任何含糊的行动决绝,更反映在维护党的形象的披肝沥胆,陈连秀以别人看起来一系列很傻行为表达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1952年陈连秀在焦作专区供销社武陟县供销社工作,一次叫他到四区西陶县社仓库卖豆饼(当时作为肥料),几十万斤豆饼开票和发售仅我一人,而且开票和出售还不在一个地方,但他硬是咬着牙完成任务,在碰帐的时候却发现钱少收了,有几笔帐算错了,于是挨个找到买主说明情况让补齐了钱。在向县社交账的时候又发现卖出的钱多出几万元(旧币),会计只收账面款,不收多余的钱,弄的他又是写说明又是做保证不是多收百姓的钱,会计才收了多余的款。后来许多人不理解,多余的钱会计不收自己装兜里就行了,何必再三证明写保证?但他认为党员必须对党敞开心扉,不能有丝毫隐瞒,才算是忠诚的纯粹。忠诚党要经受住考验还表现在他的预备党员转正上,陈连秀1953年7月1日入党,本当次年7月1日转正,却被延期了3个月,原因是他在候补期间不服从组织的安排,实际情况是他当时在供应科当出纳员,每天收款往银行存款特别忙,领导却突然调他到詹店火车站县社货物转运站当会计,他既认为出纳那么忙不能离开,又担心自己没有当过会计会影响工作,就感到想不通,而领导则认定他不服从调动分配,给予大会点名批评,党员干部虽然是块砖哪里需哪里搬,但党员干部期望搬的更合理些也不能算错,因此受到批评而调换工作确实有些过分。陈连秀同志却对工作变动为统计科统计员,表现出坦然接受的姿态,随后又到秘书科当宣传干事,也是欢喜的不得了,尽管每个岗位都表现很好,但还是延长了3个月转正,按现在一些同志作派,肯定牢骚满腹,因为当时他只是对当会计想不通并没有拒绝,而且后来工作一直很好,似乎不应该推迟三个月转正,可陈连秀同志无怨无悔,经受了党的考验,所以组织又送他到新乡地区党校学习,并调出供销系统被提拔为四区团委副书记。此间又因写了团的工作计划准备发到各村团支部,书记以没有向自己请示为由,大加批评,实践证明这个计划很有新意,也取得了实效,因而再次被选派到开封省团校学习,继而调到团县委工作。仅仅几年时间,就两次受到批评和延时转正,他却用正确对待委屈的纯粹忠诚具体表现,赢得了党组织的信任。

  1982年起,他在沁阳任副书记时还兼任纪委书记,当时腐败只是表现在一些小的方面,还不太严重,但他十分重视抓小抓苗头,1982年秋天,沁阳县委机关在紫菱公社窑头大队买了6743斤便宜苹果分给机关干部,干部很高兴认为是给群众办好事,却不知道是公社和大队补的差价款,他闻悉后认识到这是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马上责成有关人员限期补足差价款,以最快速度交还公社和大队,并在大会上代表县为作检讨,还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党的传统作风教育,使干部群众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深得群众好评,河南日报专门进行了“主动补款”的报道。当时沁阳县干部存在走后门、多占公房的不正之风,县一中有个校领导利用职权在公家地皮盖私房,群众反映强烈,他亲自找那个干部谈话,使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进行改正,进而组织了由公正廉洁、为群众服务事迹突出干部组成的党风教育报告团,自己和组织部长带队在全县巡回报告,深受干部群众欢迎,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这在当时的新乡地区乃至河南省是一个创举,1983年在全省纪检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他还拒绝收礼,1982年春节前,一个大队书记给县委领导送了两大箱鞭炮、烟花,他得知后立即与正在地委开会的一把手通电话,提出坚决退回的意见,得到了书记的大力支持,他与县委办公室和县纪委携鞭炮驱车到这个大对所在公社,他亲自宣读中央禁止送礼的文件,又代表县委作检讨,退回鞭炮,此事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年的大年初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播发了他春节前退鞭炮的事情。这年春季,王召公社一大队给县委送了两大箱自己卷的烟,他严肃批评有关人员,责成将烟退回。当时一位50多岁的回族妇女因工商业改造时的遗留问题,找有关单位和领导反映上百次,都互相推诿扯皮,在他的亲自过问和督办下很快得到解决,这位妇女很是感激,就悄悄给他送了两条被面,他坚决退了回去,告诉那位女同志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不用感谢谁。那位女同志感动得流泪,连喊共产党万岁。他的正气正派,对不正之风起到了震慑作用,群众连连称好,甚至说共产党老八路又回来了,沁阳有希望了。可也有人嫌他管的太宽,看不清大形势,还有人说他好显摆,牺牲大家利益成就个人名声,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甚至把他当作不顾大家切身利益的“老左”。这些议论在现在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信号,一种小团体急切谋求私利的信号,贪便宜向腐败发展的危险萌芽,可惜当时并未得到重视,以至于发展为十八大以后必须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可以肯定的说,陈连秀同志在沁阳的拒腐防变端正党风,是非常有先见的反腐败抓早抓小,及其难能可贵,在反腐败斗争史上留下重要一页。

  陈连秀的“纯粹对党忠诚”,还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矢志不渝忠于党的事业,不管遇到什么境况都顾全大局,写出了“听党话跟党走”最真挚的纯粹。

  “纯粹对党忠诚”的显著特征是不讲价钱的绝对性,无论顺境和逆境、是否对自己进步有利都要绝对忠诚党,决不能向党讨价还价,陈连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矢志不渝忠于党的事业,不管遇到什么境况都顾全大局,写出了“听党话跟党走”最真挚的纯粹。1983年河南省委党校在新乡地区招收11名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进修班学员,陈连秀同志名列其中,从1983年9月到1985年7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仅记下数十万字的笔记,而且发表了《访玻璃钢生产专业村》《沁阳农村形势喜人》两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被选入河南省委党校《城市乡镇经济体制改革专辑》成为新乡地区学员的佼佼者,党校老师和同学也都十分看好他,不想1985年7月毕业后其他学员或提拔或重用,而他却被分配到河南省总工会新乡地区办事处担任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因为当时去省委党校学习大都是第三梯队的待提对象,可他并没有任何怨言,很乐意赴职就任。当时地委组织部长找他谈话,说因年龄问题他不适宜在县里任职,让他到工会,并说省委有文件工会要升格为副厅级,先任副职主持工作不日转正,实际上并未兑现,地市合并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副职,以致于退休时还是副县,但陈连秀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相信组织,到地区工会后不仅没有任何情绪,还办了两件大事,一是狠抓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扭转了全省倒数的局面,二是解决了职工长期存在的住房难。地市合并后陈连秀从主持工作的一把手变为新乡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主管县区和财务工作,那时多数单位地市矛盾严重,甚至互相告状办不成功,而在市总工会由于陈连秀同志顾全大局,尊重一把手,对地市工会一视同仁,由于他的努力,新乡市总工会呈现出团结奋进的局面,尤其是在1988年工会换届时他因年龄问题不再参选,但不少与会者呼吁陈连秀继续留任,17个代表团有10多个提名他为候选人,这时他主动站出来表明坚决服从市委决定,希望代表们不要再选他,即使这种情况300多张选票他也还有100多张,可见他的威望,所以省工会领导特别安排《工人月报》专门刊登了“他,收获一片赞扬声——记原新乡市总工会副主席陈连秀”,特别是在退出领导岗位后又担任了河南省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新乡市总工会党组这样评价陈连秀:

  ——“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处处以党的事业、党的利益为重,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向态度明朗,坚持原则不动摇。”

  ——“顾全大局,注意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对组织作出的决定,带头执行。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求真务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民主作风好,关心爱护同志和下级,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深受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爱戴。”

  ——“陈连秀同志从事工会工作九年,是奋斗的九年,是前进的九年,为党的事业,为工运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源自《陈连秀同志的主要事迹》,中共新乡市总工会党组2001年12月20日)

  一个单位党组织专门对退休的老同志作出评价极为少见,而且评价如此之高更为罕见,其关键是陈连秀同志确实做出了特殊贡献,且不说他在工作的建树,且不说河南省总工会和新乡市委的高度评价,单说他代表新乡市总工会到山区扶贫打井就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1988年陈连秀到卫辉市太公泉乡郭坡村扶贫,这个村长期以来没有水吃,缺水制约了所有发展,解放后打过多眼井都未成功,他反复调查走访,请驻在新乡市省水文地质研究院帮忙探测选址,几经研究测量决定在村西南部选点打井,钻机开动后,他又想方设法到新乡市、卫辉市和企业争取近4万元资金,从1989年4月开始到7月中旬见水整整钻了101天,他来回跑了20多趟,为老区打井磨破鞋底操碎心,井出水时老支书拉着陈连秀的手老泪纵横“您帮俺们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愿望,您是郭坡人的大恩人”,他却说全是党领导的好。全村人热泪盈眶,奔走相告,庆祝终于告别望天收喝雨水的日子,村民不仅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且很多地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现场群众齐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陈连秀的“纯粹对党忠诚”,更表现在竭诚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以创造性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业绩为党增光添彩,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表达对党忠诚。

  “纯粹对党忠诚”的深刻政治含义,是旗帜鲜明反对阳奉阴违的伪忠诚,败坏党的声誉的形式主义假忠诚,实现对党的忠诚与对党的事业忠诚的一致性、与对人民和国家忠诚的一致性,陈连秀以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创造性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业绩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对党忠诚,为党增光添彩。这表现在他带着对农民弟兄的深厚感情,想方设法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民手中,陈连秀1968年10月代表新乡地区煤炭局到延津县胙城公社高庄大队驻队劳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遇事同群众商量,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派性,呈现出团结一致大搞生产建设的局面,在冬春两季打了两眼机井,办了电,机井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这个村从未种过菜,打了机井他又帮助弄了3吨化肥,群众种的菜都吃不完,还拉到汲县市场出售,尤其是掀起了冬季生产高潮,一个仅40户人家,土地400多亩,不到300口人的小村,就深翻土地300多亩,社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大干苦干,结出了丰硕果实,仅秋粮就收获20万多斤,比上年足足增加了近10万斤,这个村只有一年卖粮6000斤,而这一年卖了数万斤创造了记录,此外陈连秀同志针对群众看病难和就医不方便,主动学习中医,向群众介绍数十个秘方、验方,群众用了都说好、管用,一老农高俭的儿子病了,他知道后请医生熬药跑前跑后,感动得老农拉着他的手连喊“毛主席万岁!”196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以《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为题专门报道了陈连秀同志的事迹,这在当时特别的不易。1982年冬天,他在沁阳任县委副书记,闻悉城关灯塔街不少社员养兔养蝎致富,便在晚饭后走访这些专业户,他之所以夜访,就是想弄清真实情况,防止基层干部胡吹乱捧,夸大其词,这些专业户对县委领导突然造访感到很吃惊,当知道来意后,便将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盘托出,他不仅虚心请教养殖经验技术,还对待其提出的困难问题认真协调解决,收到了呵护养殖专业户与推广了家庭养殖致富经验的一举两得,为此河南日报专门作了沁阳县委领导夜访专业户,虚心求教养殖专业户,推广养殖土元、蝎子、肉兔技术的报道,对引导群众致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连秀同志心系群众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总工会工作期间坚持同工人打成一片,坚定维护工人主人公地位和合法权益。他任新乡市总工会副书记、副主席期间有句名言,就是工会领导不是工人的上级,而是工人兄弟的一员,只有维护工人阶级主人公地位,为工人说话办事,才能赢得工人的信赖。一个牛气的厂长公开说“厂长是骑马的,工人是牵马的,没有什么主人翁”,而且以言代法,随便开除工人,他几次找主管部门领导据理力争,及时调整了这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另有一个乡镇企业入会比入党还难,他深入调查发现原来是福利工会,怕入会人多了少分福利,于是引导企业认真学习工会条例和工会章程,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做法。关键是,他极端重视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力,在能人治厂叫的最响时候组织有9个民主管理先进企业参加的巡回报告团,宣讲四项基本原则,宣讲工人阶级主人公地位和民主管理作用,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实,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他还把替基层工会说话撑腰当作义不容辞责任,说基层工会想说不敢说的话,办基层工会想办不能办的事,一个单位工会换届有个别出于个人意气,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到处反映工会负责人所谓问题,甚至告到中纪委,并扬言工会要换领导,大换血,弄得企业莫衷一是,他听到反映后,首先表明实事求是,支持工人如实合理反映问题,请求并配合上级纪检部门澄清事实查明问题,但不允许捕风捉影散步流言蜚语,还主动与厂长和企业党委沟通在所谓问题没有落实之前要支持工会负责同志工作,最终经有关部门核查,澄清了是非,为基层工会撑腰做主,也保持了企业稳定。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是最基本的党性,也是党员的第一位要求,但不满足曾经有过的忠诚和上升进步时期的忠诚,不局限于一时一事或顺境条件下的忠诚,能够确保困境逆境中的忠诚,遭受委屈和不公待遇时的忠诚,退职退休后的忠诚,确保一辈子矢志不渝忠于党,就是陈连秀的难能可贵之处。党正是有了众多像陈连秀同志一样把忠诚作为执着信仰,把忠诚刻在灵魂和血液之中,才有了纯粹忠诚党的初心使命的靓丽政治风景,才有了纯粹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生态,才有了党的伟大辉煌。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是陈毅元帅在党和国家经受特别考验时期留下的经典诗句,而陈连秀老党员不因遭受委屈而改变忠诚,不因曾经的不公待遇而抱怨党记恨组织,难能可贵地坚守困境逆境中的忠诚,唱响的纯粹忠诚党的赞歌,凝聚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激励开创党未来百年的新辉煌。

  参考资料:1、《陈连秀回忆录》;2、《陈连秀同志的主要事迹》,中共新乡市总工会党组2001年12月20日;3、《他,收获一片赞扬声——记原新乡市总工会副主席陈连秀的二、三事》,《工人月报》;4、《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人民日报1969年12月18日;5、《身居闹市 心系老区——记原新乡市总工会副主席陈连秀帮助山村打井的事迹》,新乡日报1990年3月23日。6、88岁的陈连秀同志审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昆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2021年7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