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杨振宁祝寿,我为邓稼先默哀
【红色小兵按】
这两天,围绕着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杨振宁100岁生日的报道,接踵而至!
从上到下,从高校到海外,祝寿的规格不可谓不高,祝寿的氛围不可谓不浓厚!
但小兵却提不起一丝一毫祝寿的兴致,因为小兵心里清楚地知道,让我们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是杨振宁的同学邓稼先,是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早早回国的钱学森们!
小兵不为杨振宁祝寿,我只为邓稼先、钱学森默哀,小兵永远铭记的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诞辰日。
当然,本文无意否认杨振宁的科研成就以及在众多方面为中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1973年,毛主席在和杨振宁握手告别时说:“感谢你这位科学家,你对世界是有贡献的。”
但是,雪中送炭之人和锦上添花之辈,在境界上、在中国人的道德评价体系中,本不就是在同一个量级的。
我们知道,1971年,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曾主动跟周总理提出要回国效力。而当时的周.总.理认为,中国的核物理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杨振宁留在美国可以更好地发挥统战作用。
小兵不由得长叹一声!
杨振宁在回答为什么没有在自己青年时代回国的问题时表示: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朝鲜战争),杜鲁门下令不允许有中国血统的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
杨振宁在解释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时说:因为自己所持的中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
但我们不会忘记,为什么杨振宁频频提起的自己的同学邓稼先,却能冲破阻挠,和200多位爱国学者一起,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为今日中国铸造了国防的“核保护伞”。
我们不会忘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界的“毛主席”钱学森同志,也是要在1950年准备回国的,只是被美国官员无理阻拦。1955年,经过周.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包括中国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一家才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也就是说,关键因素:不是什么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的限制有多大,而是一个人回国的决心有多大!
我们更加忘不了,杨振宁的父亲、中国著名数学家杨武之曾在1957年、1960年和1962年,三次到国外去和儿子相见,给他讲述新中国的建设和新中国的思想,希望在国家大义面前,能选择回国工作,为中华民族贡献力量。
这是1957年8月9日,杨武之临走之前亲手写给儿子的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这其中所饱满的赤子情怀和殷切希望,已无需赘言!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杨振宁不仅拒绝了父亲的建议,竟然还在196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美国公民,宣誓了要为美利坚民族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