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不同意岸英遗体回国,小学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催人泪下!


  今天,小编刚刚看到消息,有网友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收录了关于毛岸英牺牲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小编到电子教材网搜索后,得到印证。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毛主席的长子子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回国的抉择过程。

  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如天下父亲一样对自己儿子的深厚情感,更描写出了毛主席超越常人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伟人胸怀。

  这篇朴实无华的课文,虽然字数不多,但我们成年人读来,依然令人泪盈眶!

  小编看到这篇文章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年轻的毛主席在16岁那年,离家去湘乡求学前,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埋骨何须桑梓地”到“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将自己的人生志向与理想传递到了他的儿子身上,传递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身上。

  毛岸英珍贵彩色影像,首次公开

  面对彭老总请求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破格运回国内和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希望将朝鲜人民的儿子岸英葬在朝鲜的矛盾,毛主席选择了后者,他也想让岸英魂归故乡,但朝鲜战场上有那么多优秀儿女都献出了生命,在那个战争年代,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全都运回国内。

  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岸英是他的儿子,而使用特*权,而破那个格。

  毛主席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后来,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毛岸青的夫人邵华同志,也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

  毛主席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主席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但私下里,毛主席却悄悄地珍藏毛岸英遗物26年,把他那份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深深埋于心底——而这些遗物跟随毛主席多年的卫士及工作人员都没有见到过,毛主席从床头柜深处拿出来珍藏岸英遗物的小箱子抚摸时,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旁无他人之际……

  所以,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说,毛主席给我们开创了一个新中国,而新中国却欠他美满的、完整的一个家!

  毛岸英,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呜呼哀哉!

  毛氏一族,满门忠烈!

  中国人民对毛岸英是偏爱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毛主席!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