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毛主席——千古不朽的人民领袖

2021-09-12 11807 6
作者: 林治波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5周年】

  立德、立功、立言,谓之“君子三不朽”。这是我国古人评价历史人物的衡量标准。这个说法,最初源自左丘明的《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照此标准严格地衡量,综观古今中外,德厚者有之,功高者有之,言深者亦有之,而能够德、功、言三者兼备,全面达至“三不朽”高度的人物,虽不能说没有,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毛主席堪称其中最为杰出者。

  (一)德称楷模 堪为圭臬

  毛主席高瞻远瞩,胸怀大志,一生以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终生奋斗,矢志不渝。祖国立场和人民立场,是他永远不变的政治立场。他打天下而不坐天下,也不允许任何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坐天下,不允许党的干部脱离群众,作威作福。他的立场和感情,永远在人民一边,是真正的人民领袖。“人民万岁”,是他发自肺腑、无比真挚的情感。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让共产党不变初心而永远甘当人民公仆,他不惜对党内脱离群众的领导干部痛下狠手,而这些人中有许多是他的战友和部下。人民的幸福,就是他不变的初心。无论是谁,只要做了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他都不能容忍。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他的最高准则。这是毛主席在政治上最可贵,也是最清醒之处,决定着他一生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和喜怒哀乐。

  毛主席律己谨严,恪守道德,大公无私,丝毫没有当官做老爷之心。常人的处世原则,历来是亲疏有别,先亲后疏,厚亲薄疏,亲亲相隐。而毛主席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亲者疏,疏者亲,亲者严,疏者宽”。这“十二个字”的处世箴言,掷地有声,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亲友托他找工作,他一概拒绝,而对人民群众却有一颗滚烫的心。作为一个雄才大略、豪迈豁达的领袖,毛主席也有着人所共有的、丰富的、柔软的感情世界。每当听到群众有难,毛主席常常难过落泪,流露出对人民群众的深挚感情和性格上的真性情。为了解乡亲们碗里究竟吃的什么,毛主席要求卫士马维从家乡带回一个窝头,又黑又硬,掺杂着大量粗糙的糠皮。马维对主席说:“乡亲们就是吃这个东西。我讲的是实话。”毛主席从马维手里接过窝头,双手颤抖,费了好大劲才掰开,将一块放进嘴里,才嚼几口,眼圈便红了,流着眼泪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这就是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田人吃的口粮……”之后,毛主席自言自语地说:“要想个办法,必须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在极力挽留执意出走的贺子珍时,毛主席说来这样一番话:“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1948年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一次乘车外出,路上遇见一个小女孩躺在路边的茅草丛中,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在抹眼泪。毛主席连忙下车,才得知小女孩高烧不退,奄奄一息,急忙招呼自己的保健医生给孩子看病。医生了解了孩子的病情,表示孩子有救,毛主席高兴地连声说:“好好,一定要把她救活!”但医生为难地对毛主席说:“只有一支盘尼西林了,这是进口药,买不到的,你生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留着救急的。”毛主席不容置疑地说:“现在就需要救急,赶快给孩子用吧!”孩子终于醒来,女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对毛主席和医生说:“菩萨啊,你们是救命的菩萨啊!”毛主席也是泪花闪闪,一面扶起女子,一面说:“别急,孩子会好起来的。”又转身吩咐工作人员和医生用车将母女俩送回家去,并叮嘱医生帮助把孩子照顾好。回到驻地后,毛主席仍惦记着那个小女孩,念叨:“也不知那孩子怎么样了?把她带回来治疗一段就好了……”由此及彼,毛主席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他说:“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嘛!”这很可能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全国农村推广赤脚医生的原因。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