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中国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毛选》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毛主席一生都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毛主席始终关注研究农民问题,善于组织农民,十分关心农民幸福。长期进行系统、多次的农民问题调查,提出了一系列农民问题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力量之源。没有毛主席的农民问题理论,就不可能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就不可能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改造的胜利。
有位学者这样写道: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当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早就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政治上的这个诀窍,这个千古不易的中国历史规律,所以中国共产党胜利了,国民党失败了。这位学者的观察十分尖锐,正是因为毛主席敏锐地观察并彻底地抓住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所以毛主席胜利了,蒋介石失败了。
毛主席关注农民,抓住农民,热爱农民是有深层根源的。
毛主席出生于农村,从小就与农民接触最多,也最能感受到中国农民的生活现实。对贫苦农民怀有极大的而深厚的感情。早在童年时代,毛主席在读中国旧小说时,就说:“这些旧小说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于这件事,我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我就分析小说的内容,我发现它们颂扬的嗾使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而在1917年,学士时代的毛主席用了一个月多的时间,行程900多里,徒步考察了长沙五县。他后来回忆说:“我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毛主席童年的农村生活和学生时代对农村的调查,培养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直到建国后,他还保持着若干农民生活习性,自豪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当警卫战士把农民吃的糠菜窝头送给他时,他竟双手颤抖,流出同情而又内疚的眼泪;当他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时,竟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心中常怀农民,眼中时有泪水,农民是根,是菩萨,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毛主席惊奇地看着世界地图,用手不停地指着,拼命地寻找着自己的家乡韶山,他几乎找不到。于是他立马想到,原来世界这么大,韶山这么小,这么多人受苦受难,放到全世界这得有多少人呐。于是他站在世界地图面前,满怀斗志的喊出:我要改造中国和世界,解放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