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不足烟酒费的1/7,毛时代的福利分房到底好不好?


  近日随着房地产巨头恒大关门大吉的传言四起,房,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我一直有个问题,房价这么高,掏空了中国人四个、六个乃至十个钱包的房地产企业咋还能负债上万亿呢?老百姓买房的血汗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的房子是天价,但我国曾有福利分房制度,那时的住房就像白菜一样廉价。

  那么,作为生存必需品之一的住房,究竟是如何炒起来的呢?

  在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大幕的前夜,1988年的《统计提要》显示,1987年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为7.74元,还不足烟酒消费的七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即便你每天抽一包70元的软中华(吸烟有害健康),一个月抽2100块的烟,假设不喝酒,房租也就是300块钱。

  房租占整个消费品的支出只有0.88%,占工资的比例当然更低,基本相当于住房免费了。房价如此低廉,当然可以多买几件衣服、多下几顿馆子、多买点日用品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房住不炒吗?

  大家自己算算,你每月的支出当中房租占多大比例,房租又占工资的多大比例。交完房租之后,你抽得起多少钱一包的香烟呢?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工作,在地铁站附近租住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单间(有公共卫生间),房租每月1700元,大概是他工资的20%。在北京,他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1990年出版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云志平等著)写道,从1950年到1987年,我国实行福利式的住房分配制度,城镇住房由国家投资兴建,以极低的房租分配给职工使用,房租低到仅有象征性意义,分房的第一依据是家庭人口多少,也要考虑职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房子不能买卖,也不需要买。虽然住房可能小了点,但绝对是住有所居了。再加上近乎免费的医疗、教育和养老,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当时的城镇工人生活水平和现在相比差多远呢?

  (武钢工人的福利房,看起来像红双喜,已拆迁)

  这样的住房制度不是挺好的吗?

  官方的说法住房由国家投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投资不能收回,导致住房严重短缺,完全违背了价值规律(住房短缺有生产力落后的因素,不要把生产力的落后偷梁换柱为制度落后);

  纵观古今中外,房子都是商品化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住房靠分配,个人没有选择余地,有钱买不到房,还给某些人以权谋私带来可乘之机(分房时以权谋私是特权的原因还是结果,取消了福利房,就没有其他的“可乘之机”吗);

  近乎免费的住房扭曲了消费结构,群众的钱袋子鼓,超前消费洗衣机、彩电等高档消费品(这不是生活水平高的体现吗);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