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计前嫌优待处分过自己的老校长张干
毛泽东不仅对当年教育、指导、呵护过自己的老师敬爱有加、关怀备至,就是对当年没有善待自己甚至处分过自己的张干老师,也同样以德报怨、豁达大度地予以尊重和帮助。
(一)毛泽东险遭“开除”
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时年不到30岁的张干担任第15任校长兼数学老师。1915年6月,学校传达了湖南省议会颁布的一项新规定:“从下学期开始,学生每人每月须缴纳10元学杂费。”这个规定,据说最初是张干向省政府提出的动议。“内幕”一经揭穿,学生们异常愤懑,立即在全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罢课、声讨为主要形式的抗议活动,并四处散发传单,揭露张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之类的事实。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
毛泽东认为,散发的传单没有击中要害。他对同学们说,我们不是反对他当家长,而是反对他当校长。于是,他找来笔墨纸砚,愤慨地写了一篇言辞犀利、气势磅礴的《驱张干宣言》,组织同学连夜油印了千余份在校内外张贴、散发,猛烈抨击张干媚上欺下、漠视师生、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行径,由此而引发了全校大规模的“驱张运动”,很快传遍了整个长沙城,惊动了省府要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当张干得知起草宣言、组织驱张活动的人是二年级学生毛泽东时,恼羞成怒,决定立即挂牌“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学生。后因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袁吉六、王季范、王立庵等教师仗义执言、据理力争才被迫收回成命,但仍然给了毛泽东“记大过”处分。9月,张干被免除校长职务,卷起行囊,悻悻离去。
(二)“记大过”不计前嫌
新中国成立后,张干一直惴惴不安、如坐针毡:一是当年他曾给予“记大过”处分的毛泽东,如今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二是国共重庆谈判前夕的1945年8月21日,时任邵阳市省立六中校长的他曾替蒋介石当说客,给毛泽东发电报,以老师名义敦促他“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三是自己土改时已被划为地主,成了革命对象。然而,毛泽东却豁达大度,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1950年10月5日,当毛泽东听说张干(字次崙)一直在长沙妙高峰中学教数学课和一家六口人生活窘困、心境愁苦时,于10月11日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张次崙、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年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作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页)接信后,湖南省政府先后两次将1200斤救济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送到了张干家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