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目睹毛泽东《沁园春·雪》首发稿

2024-11-06 2988 1
作者: 朱亚夫 来源: 昆仑策网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近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参观了《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林放即著名报人、杂文家赵超构(1910—1992),生前曾任新民晚报社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杂文学会名誉会长等。林放一生为百姓代言,为平民办报,留下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短、广、软”等办报思想。他是我们新闻界的楷模,杂文界的巨擘,曾七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看到《沁园春·雪》首发稿

  此展由新民晚报社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共有六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延安行”中,展出了当年刊发赵超构传世名作《延安一月》的《新民报和〈延安一月〉》重庆初版本及再版本、三版本,这些珍贵的报纸和版本聚齐展出。在1945年11月14日的《新民报》副刊上,我看到了首发的毛泽东《沁园春》词,标题为《毛词沁园春》。

  首发的毛泽东《沁园春》词

  原来想像毛泽东《沁园春》词发表,不是报眼,也要框于花边,放在突出位置。错了,事实是只是百来字的豆腐干版面,置于一位名叫杨来《筹款购衣记》长文章之中,既不分行,更不分上下片,根本不像一篇诗词稿,不细看还以为是长的文章补白或附记。这当然是基于重庆白色恐怖的无奈之举。在《毛词沁园春》尾,有一段并不标明的“编者手记”:“毛润之氏能诗词似渺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段文字加得好,否则单就标题《毛词沁园春》,读者无从知道作者是谁,一加这则”编者手记”,既注明作者,又评价此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如此一来,就像“是金子总会发光”,此词果然发出万道金光;也像“洒香不怕巷子深”,毛泽东的妙词,还是不胫而走,在重庆上下掀起了惊天大浪。

  《沁园春·雪》首发之前

  关于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影响,汪建新同志的《惊涛拍岸千堆雪——《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前后后》(《学习时报》2017年2月24日))介绍得较为详细,我这里参照其他版本,作些补充。

  毛泽东《沁园春·雪》并非写于1945年,而是写于1936年2月。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正是隆冬时节,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那天毛泽东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回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