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方法的确立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治史和用史,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世界史也有所涉猎,从而确立了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确立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曾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把社会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把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和某些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毛泽东对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就是确立了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他明确表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强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看待历史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历史活动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史学方法的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社会历史条件,考察历史事件要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不可主观臆断。毛泽东指出:“凡属一种运动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必有客观的条件。”结合社会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才能准确认识历史,客观评价历史。在论及中共党史研究方法时,毛泽东主张“古今中外法”,即“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
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研究历史的重要旨趣在于探寻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以指导现实实践。毛泽东明确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历史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连续性,结合历史才能把握现实。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通史简编》等史学著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编撰而成。
历史辩证法的推崇和运用
历史的发生发展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和评价历史要坚持辩证法,不能简单化、一刀切。毛泽东明确表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讲历史辩证法的。”历史辩证法是哲学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