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毛主席在湖南的成长
【作者按】青年节将至,本文梳理毛主席在湖南的成长经历,以与学习毛主席的青年朋友们共享。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降有诸多英贤豪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有的因立功名垂青史,有的因立言传颂后世,有的因立德受人敬仰,而唯独毛主席,功、言、德并立,且达到至高境界。他建盖世奇功、著天下雄文、扬人间大德,创建新中国,影响全世界,成为中国平衡世界的砝码,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最伟大的英雄。
【毛泽东在长沙(1919年)】
毛主席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出生成长于湖南。
毛主席出生。1893年12月26日(农历癸巳十一月十九日),毛主席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祖父毛恩普,一生贫困,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治家严谨,善于经营,家境渐有起色,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勤俭持家,敦厚慈祥,和善好施,乐于助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尤其是母亲的高尚品德,对毛主席的成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毛主席读私塾。毛主席6岁开始作些田间零星劳动,8岁起开始读私塾。先就读于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钟家湾私塾、井湾里私塾,14岁、15岁停学在家务农,16岁复学,就读于乌龟颈私塾,并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家读书。
毛主席的记忆力极强,所学四书五经和《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以及《日知录》等,都能够口诵心解,很快领悟。“私塾的同学回忆,毛泽东少年时代很有大人风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老师出‘破题文章’要大家做,他总是交头卷,还时常帮助别人做”。读私塾期间,他还读了很多中国古典小说,如《精忠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他喜欢书中的英雄豪杰,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 许多故事,他几乎背得出。在读了《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书籍后,他萌发了爱国思想。
从读私塾开始,毛主席练习书法,研习诗词,终生不辍。最终,毛主席的书法被誉为中华书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毛主席的诗词被誉为中华有词以来第一作手。
毛主席读高等小学。1910年秋,毛主席以“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之才”的佳绩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韶山冲。这所学校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堂,毛主席在这里读书半年,学习了自然科学、音乐、英语等新课程,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禹、秦皇、汉武的书籍,阅读了《了凡纲鉴》《世界豪杰传》以及中外历史、地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淀,毛主席的爱国情怀更加的炽热,为表达自己的志向,他为自己起了别名“子任”,以表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态度。他写的《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文章,受到老师高度赞扬:“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批阅给全校同学传观。
毛主席读中学。1911年春,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半年。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在报纸上知道了湖南人黄兴领导广州反清起义的消息,知道了孙中山和同盟会;第一次发表政见,把自己的文章贴在学校墙壁上,主张由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反对专制独裁的清政府。此时,国内掀起反对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权的运动,湖南革命者策划领导反清政府的长沙起义,毛主席和同学一起卷进这一斗争潮流,并带头剪去了自己的辫子。
【19岁的毛泽东参加作文比赛获冠的这篇仅400余字的《商鞅徙木立信论》,是目前留存下来的他最早最完整的手迹。作文纸顶头是班主任国文老师柳潜的批示“传观”,并加有诸多评语。原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这期间,毛主席研读了《资治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他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作文,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要取信于民、开发民智,必须依法治国。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之善与不善关系到是否“利国福民”。作文高度评价商鞅是“伟大之政治家”。这篇作文受到老师高度称赞:“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这一期间,毛泽东还有两段特殊的经历,一是当兵,二是自学。这两段特殊经历,对他的成长具有特别意义。
一是当兵。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毛主席受此影响,决定投笔从戎。10月22日,长沙发生起义,湖南宣告对清政府独立。月底,毛主席到驻长沙的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服役,当了一名列兵。服役期间,他坚持了在湘乡驻省中学养成的读报习惯,用极有限的饷银购买了几种报纸,贪读不厌。在报纸上,他第一次了解到“社会主义”这一新概念新主义,并兴奋地讲给兵士们听,还写信给东山高小的旧日同学,认为“社会主义”是救人救世的最好的道理。辛亥革命,在中国第一次推翻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专制皇权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3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毛主席认为革命已结束,决定退役继续求学。
二是自学。1912年秋,在第一中学就读的毛主席,感到学校课程有限,在读了御批通鉴辑览后,认为在校学习不如自学,便退学寄居在湘乡会馆,按照自己订的自学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严格自学了半年。这半年,他研读了《原富》《法益》《民约论》《天演论》《名学》《群学肄言》《物种起源》等著作,还读了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书籍,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等,差不多读遍了图书馆所有译成中文的外国名著。在这个图书馆,毛主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每天都要伫立细看,受到启发。
毛主席读师范。湖南省立师范读书,是毛主席在湖南成长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从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预科班始,到1918年6月在第一师范毕业,时间长达5年多。期间,他扎实地奠定了文、史、哲、地等知识基础,尝试了社会调查,开始了社会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团队,初显了组织才能,并获得了相当的影响力。
湖南一师是当时湖南的“亚高学府”,是比较民主开明的一所学校。毛主席在这里受到了杨昌济、徐特立,以及袁仲谦、黎锦熙、王季范、方维夏等老师的深刻影响。学校的课程很多,毛主席专心于哲学、史地、文学等。他非常注重自学,挤一切时间,精心选择自学内容,读书不倦,有时通宵不眠。对于所学,一门一门地深读细研,融会贯通,写下了许多的笔记、文章和诗词等。他写的《体育之研究》《心之力》等文章,直到今天仍为很多人研读。期间,他还深刻研习了《离骚》《九歌》《昌黎先生集》等古文,练就了写得一手好古文的能力。
毛主席研究治学方法,主张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期间,毛主席多次做社会考察,大的有两次,均以游学的方式。第一次,一月余时间行程900余里,足迹遍及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第二次,近两个月的时间,在湘阴、益阳、岳州等地进行了社会调查。这些调查,使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和农民,也磨炼了他吃得苦、耐得劳的坚强意志,为他后来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积淀了能量。
西方人称毛主席是“天才的基层组织家”,而他正是在一师得到了初步的体验。期间,他组织过以学哲学和伦理学的哲学研究小组,连任四届一师学友会文牍,并于1917年10月当选学友会总负责兼教育研究部部长(这一职务此前都是校长、老师兼任的),发起组织了第一师范湘潭校友会,多次创办工人夜校,发起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当选总干事。在这些活动中,毛主席展现出超群的组织才能。“事实上全校那时四五百个同学都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他一有号召,全体同学就都行动起来。”
毛主席在一师期间,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主张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他提出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并切实地行动起来,一年四季坚持远足、爬山、露宿、游泳、风浴、雨浴、日光浴、冷水浴、六段操等运动锻炼,亦借此提倡勇武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他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严格的身体锻炼,对于他后来在艰苦革命环境中的极苦的工作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很好的身体支持。
【毛泽东题《明耻篇》封面】
期间,毛主席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意识与日俱增。1915年5月7日,袁世凯被迫接受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毛主席愤然写下雪耻救亡决心:“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该年秋,他以“二十八生”的署名,征寻求真理、救国救民、改造社会、随时为国捐躯的同志朋友。1916年7月,他根据对世界时事的分析,预测“日人诚我国劲敌”,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1937年7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的预断被证明。
毛主席初试“军事指挥”。1917年下学期,毛主席当选一师学友会总务,负责领导全校的“学生自愿军”。11月15日,北洋军第八师的溃兵约3000人,由衡阳一路烧杀抢掠溃退到长沙猴子石附近,对学校和长沙城形成危险。毛主席说服校领导,挺身而出,组织“学生自愿军”,并联络附近警察分所的警察,分成三队,采取半包围之势,居高临下,虚实相成,缴了溃军的械,使长沙城和学校化险为夷。1918年他领导同学组成“警备队”,并亲自任队长,担任学校的警卫工作。期间,还组织过“妇孺救济会”,到街头救济遭受兵灾的妇女和儿童。
毛主席在一师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他被同学们称为“毛奇”、“时事通”、“毛伟人”,赞誉他“浑身是胆”。1916年7月,一师组织全校“人物互选”活动,学校不提候选人,由学生任意选评,评选条件包括德育、智育、体育近20项,11个班400多人参选,毛主席在全部各项得票最多。“才具”一项,只有他和另一名同学有得票;而“胆识”和“语言”两项,只有毛主席自己独得。
【1918年湖南一师第八班毕业照(毛泽东在四排右2)】
毛主席的社会活动。毛主席1918年6月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7月参加建立中国共产党,有两年多时间他以主要精力在湖南从事社会活动。
这一时期,毛主席的社会活动非常丰富。创建新民学会,组织推动赴法勤工俭学;领导开展五四爱国运动;联合各界力量驱逐军阀张敬尧;成立各种社团组织,例如:湖南学生联合会、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湘潭教育促进会、旅京湖南学会、星期同乐会、中韩互助社、救国十人团、平民通讯社、湖南改造促进会等;组织和参加各种会议,包括社团会议、联系会议、动员大会、声讨大会、游行大会、研讨会、教育会、改革会等;担任小学教员、小学主事(校长),教授小学历史课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图书助理员,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旁听北大课程和学术研究;创办工人夜校、平民夜校、失学青年夜校、自修大学和青年图书馆等;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湘江评论》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一份刊物”;在期刊和报纸大量发表文章,实切社会时弊,探讨社会改造,宣传进步思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更是获得高度评价,被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若干报刊转载。毛主席的丰富社会活动,使他的成长受到多方锻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被李大钊誉为“湖南学生青年的杰出领袖”。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
毛主席等组织创立新民学会,组织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是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一件大事。1918年4月,毛主席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宗旨,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18年8月,毛主席受杨昌济函约赴北京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在毛主席等积极组织和努力下,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蠡县布里村和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办起了四个留法预备班,成功组织了400余名湖南青年学生赴法留学,占到全国1600人的四分之一,培养了一批人才。毛主席对出国留学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施的调查及研究。”亦有费用拮据,毛主席选择了留在国内。
从毛主席这一时期的成长看,发动和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取得胜利,是颇具关键的活动。张敬尧时任湖南省督军,是一个贪婪残暴、罪大恶极的军阀(后成为汉奸)。驱逐张敬尧(以下简称驱张),是湖南省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场广泛的爱国运动。毛主席是这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也是他独当一面组织重大社会活动的首次。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酝酿筹划,宣传发动,组织协同,联络社会,并率驱张请愿团赴京请愿,以湖南公民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与北京政府交涉,最终取得驱张运动胜利。这一活动,充分显示了毛主席驾驭重大社会活动的能力,也使他从此真正步入了社会政治领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的政治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