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元宵节:毛主席这首词给人们带去希望与光亮
毛主席创作于1936年元宵节的
《沁园春·雪》
曾在“黑暗时刻”
给人们带去希望与光亮
它们都见证和传承了
当年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扛鼎之作。毛泽东在重庆结束谈判返回延安后,重庆《新民报》“西方夜谭”栏目率先将其刊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和者甚众。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往重庆,当时正在重庆的“老朋友”柳亚子到桂园拜访毛泽东。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清末秀才,忠贞的爱国者、诗人和民主革命家。
毛主席与柳亚子的初次见面可以追溯到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主席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而柳亚子则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员,二人虽工作上没什么交集,但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即成为挚友。
而如今,一晃19年过去,世事变迁,但两人的深厚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两人纵论古今、谈天说地,你一言我一句地交谈了起来,十分愉快。
两人的谈话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柳亚子来了兴致,当即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一直欣赏的润之先生,全诗如下:
“阔别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 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 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毛主席为了和平事业敢于深入虎穴的冒险精神的敬佩与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像他这样的民主人士对于国家未来美好的期盼。
毛主席读完后不甚欢喜,小心翼翼地将宣纸收好,放进包里,带回了住处。
由于公务繁忙,两人直到一周后才有时间再次相见。
刚一见面,柳亚子就借前一次他赠诗之事开口问道:“润之,此次来渝,真是难得,能否回写一首予我?”
而毛主席听闻此语,则谦虚的摆摆手,回应道:“你是知名大诗人,我可不敢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哟!”
但柳亚子始终坚持,希望毛主席把那首经典的《七律·长征》书写下来赠予他,毛主席拗不过只得答应了下来。
但毛主席回到住处后,却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此刻的形式,用这首诗并不十分合适,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脑海浮现出自己的另一个作品——《沁园春·雪》。
人们一般都以为《沁园春·雪》是毛在重庆所作,其实这首词已经有些年头了,它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那段时期。
1936年初,毛泽东率部东征来到清涧县,2月5日,红军进驻了袁家沟,2月7日恰好是元宵节,那天下了一场百年罕见的大雪。这是毛泽东在陕北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毛泽东诗兴大发,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