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的清明节,毛泽东为何撰写《祭黄帝陵文》?

2023-04-04 2301 1
作者: 综合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黄帝陵“人文初祖”大殿内的黄帝雕像】

2.jpg

【矗立于黄帝陵轩辕庙的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祭祀文化在我国起源甚早。《庄子·盗跖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后世要祭祀的第一人,自然非黄帝莫属。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迎来了两拨特殊的祭扫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公祭黄帝陵。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

  黄帝陵前,毛泽东、朱德委派的林伯渠,以鲜花水果之仪致祭民族始祖轩辕黄陵之墓。同祭的还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

3.jpg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及各界人士在黄帝陵前合影】

  林伯渠和张继作为两党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了《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

4.jpg

  次日,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上公开刊登发表。

  毛泽东为何在此时撰写《祭黄帝陵文》?

  其一自是要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决心。从祭文看,除了高度精辟概括轩辕黄帝伟业,毛泽东在祭文中追溯了自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在抗日前线“备历险夷”,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表现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心壮志。

  祭文还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和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共商抗日国是,共谋抗日大计,共同抗日救国。

  这篇祭文,实际上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正如《新中华报》编辑部所加按语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誓死为抗日救亡之前驱”。祭文发表几十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奔向战场,共赴国难。

  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参加1937年的公祭以及公开宣读祭文,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特殊日子,呼吁两党团结统一,摒弃前嫌,促进全民抗日。

5.jpg

【1937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事实上,毛泽东这篇《祭黄帝陵文》成文早于1937年4月。在3月29日毛泽东给知名记者范长江的一封信中,附寄了他新的政策主张与这篇《祭黄帝陵文》,并希望他“可能时祈为发布”,但由于当时政治原因,这篇祭文终未能在国统区报刊上发表。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昨天清明节,上午上红歌会网再读毛主席的《祭黄帝陵文》,有感而发,中午即兴而作《祀炎帝陵辞》,今天下午向红歌会网投稿了,等待审核,也许,不算东施效颦!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