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三个法宝”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2023-06-12 585 0
作者: 孙国林 来源: 党史博采

◆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枣园。

  人们都知道,毛泽东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出了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著名论断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分别论述——过渡性综合论述——最终才提出“三个法宝”,经历了长达18年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过程。

  长期分别论述

  我们发现,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并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过很多论述。但是,那时还不曾谈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未认识到三者综合起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即基本经验。但这种分别论述,为后来“三个法宝”思想的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关于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论述是很早的。早在1919年7月,26岁的毛泽东就写出振聋发聩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指出民众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并在当时的进步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他进行过组织工人、农民和学生,向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实践活动。在建党初期,毛泽东一直主张,团结大多,是孤立反动派的策略,并与“左”、右倾思想进行斗争。1925年10月,国民党广东省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站在国民党领导下的革命战线,团结革命战线上的一切力量,向反革命战线进攻。这是我们看到的毛泽东论述革命阵营时首次使用“战线”一词。毛泽东写于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为了区分敌友,广泛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在该文中首次使用“阵线”,说要时常提防敌人扰乱我们的阵线。同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提出要“引导农民与城市的工人、学生、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毛泽东继续高扬统一战线思想,提出不论人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如何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

  但是,此前的中央文件和毛泽东的文章,均不见“统一战线”一词。至193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复张闻天的电报中,首次出现“统一战线”一词。他说:对于“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内容及具体的口号与纲领,完全同意”(指改变对富农的“左”倾政策)。12月下旬的瓦窑堡会议,讨论并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此后,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提出要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反对关门主义。指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发挥主导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胜利,毛泽东适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口号。他还指出,要注意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一战线的结合问题,强调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一切帝国主义。1936年7月,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对斯诺专门长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并把它当作抗日胜利的必要条件。为此,将“抗日必须反蒋”改为“逼蒋抗日”和“联合抗日”的口号。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专门做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6月20日,他对几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谈了统一战线的发展阶段、构成和前途问题。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