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真相——毛泽东在1958到1962年的冷静和务实(著作摘要)
历史背景:
1956年中共八大后,总书记负责执行具体的事务工作。在中共八大筹备的时候,毛主席就说:“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
毛主席当时选择退居二线,有客观的社会环境原因——特别是国际原因。
在北部——中苏关系极度紧张逐渐脱钩。
在西部——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的对亚非大量国家的大访问也在持续准备之中。
之后的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关于团结非洲大多数国家以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的战略大规模实践,在此之前不可能没有准备。
在西南部——平定西藏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和印度勾结下的叛乱和解放西藏农奴也在紧张进行。
在东南部——当时美国和蒋介石在挑拨第二次台海危机,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炮击金门,并积极呼吁和平和统一。
东西南北,事务太多,国际形势相当紧张。为了集中解决各种极其复杂危险的国际问题,1956年八大,毛主席退居二线,但是一线的经济工作主要领导者们犯了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不到一年,毛主席最先发现了他们的错误,并极其迅速的进行纠正。
“应当公道地说,对于一九五八年‘左’的错误,是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要纠正的。”(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第15页)。
毛主席原著梳理(可见真相是他的冷静、理智,可见他对问题认识的深刻、发现的迅速、纠正的及时):
“提倡实事求是,不要谎报,不要把别人的猪报成自己的,不要把三百斤麦子报成四百斤。今年的九千亿斤粮食,最多是七千四百亿斤,把七千四百亿斤当数,其余一千六百亿斤当作谎报,比较妥当。人民是骗不了的。过去的战报,谎报战绩只能欺骗人民,欺骗不了敌人,敌人看了好笑。有真必有假,真真假假搞不清。偃师县原想瞒产,以多报少,也有的以少报多。《人民日报》最好要冷静一点。要把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当成重点,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毛泽东,在郑州会议讲话,1958年11月
“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是不认识五亿农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利用商品生产来团结几亿农民。我以为有了人民公社以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更要发展,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例如畜产品、大豆、黄麻、肠衣、果木、皮毛。现在有人倾向不要商业了,至少有几十万人不要商业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是违背客观法则的。”——毛泽东,在郑州会议讲话,1958年11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