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吗?
1981年那个《决议》根本否定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又一理由是认为其“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理由也是错误的。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任何新的认识固然都要有前人的认识作为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但归根结底认识是实践的产物,是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毛泽东继续革命也是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结果。也就是说,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是对当时我国阶级斗争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正确认识和估计。
一、历史周期率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之点就是承认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历史倒退的可能性和旧制度复辟的危险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革命队伍内部的居功自傲现象。毛泽东这一认识首先来源于历史周期率经验的总结。
毛泽东非常熟悉中国历史兴亡发展的历史规律。中国历史上许多次农民起义推翻了旧王朝,但却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义者在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后骄傲自满、贪图享受,最典型的表现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毛泽东非常重视这段历史。1944年4月,他在《学习与时局》一文中谈到骄傲自满给革命事业带来危害性后说:“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以鉴戒。”紧接着他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书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鉴戒,不要重犯胜利后骄傲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48页)同年11月,毛泽东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27页)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中也正是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自信地回答说:“我们己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一个重要事实依据就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习近平同志参观西柏坡时也说过,两个“务必”思想来源之一就是“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因此,党中央进北京的路上,毛泽东说,我们是去赶考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实质就是他的“不做李自成”思想的延续和深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