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三反”“五反”运动

2023-12-21 733 0
作者: 陈立旭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发动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这场运动对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起到了好作用。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毛泽东作出这个决策,也是有原因的。

  增产节约中发现的问题

  1951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出了增产节约的号召。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形势很严峻。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成立初期的新中国各大城市中,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商业也随之停滞,交通梗阻,城市中,失业人口众多,加上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使中国经济萎缩,民生困苦。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负担却极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对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实行优待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各级人民政权机关陆续建立健全。中共中央抓紧发展教育和其他事业,而这方面的事情也需要很多人来做。这样一来,国家负担的公职人员数量增加了,行政开支也增多了。新中国刚成立时统计的由国家负担的公职人员为700多万人,1950年上升到900多万人。

  更大的负担还在于军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战事并没有完全结束,中央人民政府为解放西藏和新疆,要大量用兵,为了剿灭各地的土匪,需要大量用兵,准备解放台湾,需要大量用兵,这几项加起来,已经有不小的军费开支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在新中国经济负担已经十分沉重的情况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出兵朝鲜的新中国,要用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这场与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作战的战争军费,开支就更大了。据统计,1950年国防费用开支达28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2.9%。1951年秋,财政部对全国财政状况进行了一次匡算:当年财政支出要比概算增加75%,其中军事费用为55%,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计划将无法实现,而且还会影响到下一年度财政预算。这些军费开支中毫无疑问包括上述几个方面的用兵开支,但抗美援朝战争的军费开支占重头。这样浩大的军费开支,对于刚刚经过长期战争年代,国民经济还在恢复之中的新中国来说,是特别沉重的。

  这几个方面无法压缩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的开支加在一起,使本来已经陷入财政困境的新中国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摆在开国领袖毛泽东和刚刚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面前,使中共中央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把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全力恢复国民经济当作最紧迫的任务。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恢复国民经济,需要付出大量资金。当时在新中国外援极少的情况下,大量资金的来源只能靠内部积累,而内部积累,只有增产节约以及开源节流这一条路可走。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