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篇歪曲历史、影射毛主席的文章


  偶然间看到新浪网2006年12月4日转载东方网的文章《评论:陆定一的“冒死进谏”》,作者是张生泉。读后深感气愤,因为作者严重歪曲历史,涉嫌影射丑化毛主席和中共中央。

  一、真的需要“冒死进谏”吗?

  作者在文中说:

  1960年前后,北京市根据市政建设的需要,南北要打通一条大路,故宫必须拆除。这个意见,毛泽东已经同意。当时,谁要反对,政治风险很大,因为毛泽东把拆除古建筑看成是向旧势力挑战,说:“这些遗老遗少啊,当亡国奴(日本侵占北京)他们没有哭,拆几座牌楼古坊就要哭鼻子?!”

  但是,令人感动的是,陆定一“冒死进谏”了!因为这个进谏,故宫得以保存;因为这个进谏,陆定一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这个进谏,我们今天看来都是一个很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优良传统、都是一种很值得借鉴和提倡的党性原则、都是一项很值得研究和制定的民主制度!

  作者此举居心叵测,因为即便抛开故宫价值,像拆除故宫这样的大事,中央政治局肯定会事先讨论。陆定一1956年9月即当选中央政治局后补委员,而且还担任中宣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讨论类似问题时应该有讲话机会,他为何在征求意见或讨论时不说,偏要在事后放马后炮?而且,毛主席历来作风民主、从善如流,类似事件在《毛泽东年谱》、《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及许多人的回忆录中随处可见,因此,即便陆定一没有参加讨论,只要建议合情合理,毛主席、刘少奇等人都会欣然接受,何来“冒死进谏”?难道当时的中共中央黑暗无比,像陆定一这样的副国职干部,都没有说话机会?

  按理说,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人的远见卓识远超陆定一,他们绝对能认识到故宫的价值,不可能为所谓的“市政需要”拆除故宫,文中所谓的轶事很可能是编造的。

  二、涉嫌抹黑共产党

  为烘托陆定一的“高风亮节”,作者不忘借历史事件影射、抹黑共产党。他是这样说的:

  在陆定一“进谏”的不久前,发生了彭德怀“庐山会议事件”,“进谏”随时可能被打入地狱;在陆定一“进谏”后不久,又发生了“七千人大会事件”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事件”,不同意见的提出乃至真理的坚持,也随时可能成为“死罪”——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就是一例。在如此对“进谏”不利的政治生态中,陆定一同志竟然还是“进谏”了!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高风亮节实在是可歌可泣!

  作者纯属胡说八道,因为1959年庐山会议的本质是刘少奇、彭德怀之争。两人一直矛盾尖锐、关系很差,且刘少奇与黄克诚、张闻天等人关系同样一般,因此,彭德怀写“万言书”有借题发挥、逼刘少奇检讨(黄克诚语)的成分;刘少奇力主打倒彭德怀也有铲除对手、顺利接班的因素。为维护党内高层团结,毛主席原想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但两人及背后集团都不愿妥协,迫使毛主席必须“选边站”,最终因李锐供出彭德怀等人确有严重违反党规党纪的不当言行,加上有其他错误,毛主席才决定拿掉彭德怀。但在3名中央领导建议剥夺彭德怀元帅军衔、2名将军建议以“里通外国”罪名处死彭德怀的情况下,毛主席保留了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两项职务,因此,彭德怀庐山会议后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未像作者说的那样“被打入地狱”。

查看余下3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