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还是逆反的学生的有出息

2023-12-28
作者: 周伯通 来源: 兰香湾公众号

  毛主席经常谈学校、谈教育、谈学生,往往都是天马行空的,但很多都是和人闲谈之间的话,并非是什么政策。但后来的文化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毛主席教育观是评价很低的,尤其是有十年没有高考的那一段时间。

  现在很少人提那段往事了,我帮大家回忆下。历史背景是,以前上大学靠高考上去的,经济条件好的或者权贵家庭子弟较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孩子从小几乎没参加过什么劳动。毛主席的心里执念就是,人必须热爱劳动,否则人的品行就不健全,后来就倡议,不要高考了。

  于是“工农兵大学生”就诞生了,自愿报名或群众推荐都可以,然后上面过下政审,接着报考的学校要复核,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至少参加过三年劳动。工农兵大学生招生,不是后来人说的乱成鬼样子,也是有章法的,你选偏工科,数理化要考试的,基础太差也不行,偏文的就要松了很多了。

  备受争议的曹文轩就是一个“工农兵大学生”,若是按照今天的标准考试,他哪有这么好命?曹文轩自己在接受采访说的,说他家无权无势又穷,他很想脱离农村“牲口一样的劳作”,业余时间就爱好写写小作文,据说水平还行,就被推荐到北大去了,从此过上富贵生活。

  我个人看出了一点问题,像毛主席那样,因为理想,然后主动去选择吃苦,这类人基本都挺爱国;而有些人,因为生活苦,说农民是牲口,然后整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类人也基本能够出人头地,但是总感觉怪怪的,甚至有点阴森森的感觉,诺奖的那位也是。

  当年中专生、中技生招生也是这种模式,这里面我理解的是三个因素,1,扩大工农兵子弟受教育机会;2,按照个人兴趣快速培养对应的人才;3,大量普及中专生,为工业化社会提供熟练工。

  这是我个人分析,后来的人定性是乱搞,我觉得可能有时代背景的缘故。按照毛主席做事的风格,他有长远的方法,也有应急的方法,然后他也会试点,不好,那就再改回来么,很多事情不能一成不变,隔一些年,要变一变,否则变成一潭死水,这社会就患了大病了。

  虽然工农兵大学生底子差,被称为鱼龙混杂,但也出了些人才啊,7年录了94万人,后来出了两院院士40人呢,中专生中技生,那都是数千万级别的录取,对于我国的工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做出很大的贡献。因为这种选拔标准无法量化,实在是太麻烦,后来恢复高考也能理解。

  被人抨击最厉害的是张铁生,称之为他是“白卷英雄”,现在的人嘴里说出来都是嘲讽。其实他并不是交白卷的,是有分数的,语文数学还能说的过去,但是理化只有6分。为什么他被引起注意,还被送上大学了呢?因为他在试卷后面写起了小作文。

  他写道:“我每天在农村搞生产,忙18个小时,身心俱疲,对几何题和理化题束手无策,应付不了。我不想随随便便答题,以免浪费时间,那些多年来只知道读书不务正业的人,总是能独占考试的好成绩,这让我很不服气。或许唯一能让我安慰的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而耽误集体工作,在队里我还负责着各种工作。然而,现在我面临着一场斗争:几个小时的笔试可能会取消我的入学资格。”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按照要求和制度答题,我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勉强应付,翻开书也能得到几十分。但这样做,我的内心并不愉快。我感到自豪的是,在新的教育制度下,我有幸在贫下中农的推荐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我是张铁生,来自白塔公社。”

  这种逆反心态展现了他对传统教育制度的质疑和对自己机会的渴望,分享了自己的内心挣扎和不安。在新教育模式的号召下,这种人才被大学果断录取,后来他的名气和声望被“四人帮”利用,80年代,他被判刑15年。但是张铁生一出来就做生意,办公司,很快又成为了亿万富翁,说明这个人脑筋确实还是可以的,胆子大,敢闯,敢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1964年,我看到毛主席和王海蓉之间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王海蓉当时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是烈士子女,后来成了外交部副部长。王海蓉的祖父曾经是毛主席的老师。他们就开始闲聊天,王海蓉说:“班上有学生不用心听讲,下课也不练习,专爱看小说,星期六开会不参加,星期天也不按时返校。”

  毛主席问:“你们教员允许学生打瞌睡,看小说么?” “当然不允许!”毛主席接着说:“要允许学生上课看小说,允许学生上课打瞌睡,要爱护学生身体,教员要少讲,学生要多看,我看你讲的这个学生,将来要有出息,他就敢星期天不返校,谁让你们还在星期天要去开会的啊?”

  王海蓉说,“我们一般是占星期天的晚上开会,不是班会就是学习会,不耽误其他正常上课时间。”毛主席回答道:“回去以后,你带头造反,星期天你不要回去,开会就是不要去” 王海蓉答道:“我可不敢!这是学校制度,星期天不回去,破坏学校制度!”

  毛主席说:“什么制度不制度,管他那一套呢,星期天就是不回去,你就说,我就是要破坏学校制度。” 王海蓉答:“这样做不行的,会挨批评的!”

  毛主席笑着和她讲:“我看你这人将来没什么大作为,你怕人家说你破坏制度,又怕挨批评,又怕记过,又怕入不了党,有什么好怕啊,大不了开除。你这个人呐,又怕人说你骄傲自满,又怕人说你无组织无纪律。我看你说的那个不服管的学生,将来要比你有作为,他就敢不服从你学校的制度。”

  这些对话都是长者和晚辈聊天的话语,算是扯闲篇吧,他也并不是真的觉得学生越逆反越好,若是用来攻击毛主席搞乱教育是不对的,他只是起个头,就是激发人对教育的思考,不要把学生教出来搞成千篇一律的样子。

  后来在内部高管会议上,毛主席也提了一点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学生课程太多了,学生每天上课12个小时,时间太长了,还要开会、听报告、做节目,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了。”

  “那个理化课学的实在太深了,中学没有实验设备,学了效果也不佳,到了大学,还是要重学一遍,做无用功。而大学选来了文科的,他学的这些理化又用不着。”

  “我建议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削减理化课程。高中理化的有些内容,应放到大学专门学系中去讲授。”

  “政治课或历史课应免考试,这种课用分数去测试,有什么意义呢?不妨用学习讨论方法测验学生水平,不要搞什么背诵、标准答案,哪怕用写作文的方式理解政治或历史,也比现在出题好,这种课程用标准答案评判,人都教废了。”

  毛主席在和同志们一本正经地探讨问题时候还是严肃的,和王海蓉那一段对话,是鼓励年轻人要敢于挑战权威而已,而真正要涉及到教育改革的时候,他是经过调研的,是看到实际情况的,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让大家参考的。

  我翻阅毛主席以往对学校教育的看法,我现在个人的理解,似乎和做产品一样,是“非标”和“标准”的争论,毛主席可能希望看到的是“非标品”,而大家更倾向于“流水线”。

  若是做非标品,那工程量太大了,放到现在,根本就做不到机器阅卷了,全得人工上。如果是标品就简单,答题卡一涂,过一遍机器,第二天就可以招生录取了。

  毛主席后来对学校教育颇有微词,他说现在发展到一个人20年不劳动,不知道稻子是什么,不知道机床是什么,然后这群人大学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了,领导农民做农业,领导工人搞工业,他们自己连稻子和机床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能干的好,这我是不信的。

  我觉得毛主席这话,不仅适用中国,也适用美国。美国的政客们现在几乎都是人文社科毕业的,没有一天基层劳动的经历,直接大学出来,就刷政界经历,刷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刷到满大街流浪汉而不知道怎么解决。

  后来就出现了“工农兵大学生”,但这或许侵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然后再加上操作麻烦,被一些人称之为“无比的混乱”,不过这场摸索失败,不能完全说是负面。尝试和摸索肯定是有代价的。那时,你不想完全照搬国外,你就要自己敢于探索,这就需要勇气。

  照搬国外那就简单了,Ctrl+C,然后再 Ctrl+V就可以了,但是我们是大国,国情复杂,照搬苏联,曾经搬出来很多问题,幸亏后来及时调整。如果照搬美国,也必然会出大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怕错,而不做自己事,要鼓励别人说出不同的意见。

  要鼓励尝试和试验,只有做了,才知道对与错。什么都不做,那永远都不会错,那是绝对正确,最后学生呆若木鸡,老师呆若木鸡,社会呆若木鸡,这就让人郁闷了。

  毛主席有时候对叛逆的学生另眼相看,不是鼓励人搞破坏,而是觉得“异端”往往能搅起一潭死水,让水变成活水,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读书会恐惧,那就去研究让他不恐怖的办法,甚至找到法子,让他爱上读书,一天不读书,浑身不得劲。

  这个法子,肯定能找得到,只是有人怕这怕那,生怕担责,用老旧的系统运转着,反正出了事,那不是自己的责任,若是如此的想法,哪来大国的创新与发展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