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纯青,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灵活机动指挥艺术的运用
灵活机动是毛泽东投身武装斗争后一贯的指挥艺术,亦为作战风格。由于中国革命长期敌强我弱的特殊性,加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因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灵活应变,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他认为,“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运用之妙’。”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锤炼,毛泽东灵活机动指挥艺术已经成熟,解放战争中更是以炉火纯青的运用书写愈加精彩的华章。
一、灵活实施作战准备
毛泽东注重作战指挥的计划性,同时也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主要体现于设定多个预案、根据战备情况改变计划两方面。
(一)多备预案应对各种可能
毛泽东在判断敌之动向的同时预设应对之法,险恶战局尽在掌控。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前,毛泽东于8月26日以军委名义致电粟裕、谭震林等人:“攻济打援战役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你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在第三种情况下,即应临机改变作战计划,由以攻城为主,改变为以打援为主,在打胜援敌后再攻城。估计到这一点,在你们将全军区分为攻城集团和阻援打援集团之后,两个集团均应留出必要的预备兵力,特别是阻援打援集团应留出强大预备兵力,准备在第三种情况下,你们手里有足够力量歼灭援敌。”在毛泽东指导下,参战的华东野战军指战员在兵力配置、战场勘察、情报搜集、对敌策反、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应对各种情况特别是最困难情况着手制定作战计划,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8月2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给粟裕、谭震林等人的电报(部分)。
(二)随战备情况变化改进作战计划
战斗打响前,由于自然环境、训练水平、装备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势必令整体战备水平产生浮动。毛泽东注重根据战备实际调整作战计划。海南岛战役之前的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此电实际上是确定了用木帆船实施渡海登陆作战的方针。然而,渡海兵团组成并进入雷州半岛已是12月下旬,繁重战役准备已不可能在冬季完成,为此造成战役方针的第一次变更。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指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但是由于购置机器动力船只及改装帆船阻力极大,迫使作战方针再次调整。广东军区、第15兵团于2月召开广州作战会议,确定仍以木帆船为航渡工具,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方针”。2月9日,由第15兵团正式向第四野战军和军委建议,先以1个连至1个团的兵力,采取在琼崖纵队接应下实施小规模分批偷渡的方式增强岛内力量,然后以主力强渡登陆,里应外合解放海南岛。该建议于2月12日得到毛泽东批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