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

2024-09-23 385 0
作者: 陈思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周恩来说过,毛泽东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中国近百年来产生的人民领袖。(《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2页)确实,毛泽东是扎根中国大地、来自人民的历史巨人,他一生与人民站在一起,从人民中获得无尽的力量;他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都倾尽心血关注人民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展现了他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

  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疾苦

  毛泽东生长在湖南一个普通农家,6岁开始劳动,从小就对百姓疾苦与荣辱感同身受,同情劳苦大众。上学时把自己带的饭分给没饭吃的同学,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衣服单薄的同学。他与长工一起劳动,尽力帮助贫苦群众,为“吃大户”“闹平粜”的贫苦农民毛承文打抱不平。1910年4月,湖南因水灾、旱灾发生饥民暴动,被捕的饥民被杀后头颅悬挂在长沙城的南门外示众。毛泽东觉得那些暴动的饥民都是无辜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他后来说,这件事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影响了我一生”。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始终把解放普天下劳苦大众作为奋斗目标,时刻关心人民疾苦,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决不动摇,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劳动的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应该注意,应该研究,应该解决。”共产党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他还举出一些具体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说,群众利益问题是很具体的;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毛泽东率先垂范这样做。

  1928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进遂川县城。城里群众不知道来的是什么兵,都跑到山上躲起来,只有一个有腿伤的老头走不了,躺在床上呻吟,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毛泽东走进他家,轻声问候并查看老头的腿伤后,让卫生兵马上治疗,又送去药品,给老头留下米,为老头熬粥。老头从毛泽东身上感受到革命军与老百姓是一家人,经他与他家人的宣传,躲到山上的民众都回来了。1928年春,毛泽东发现他住的塘边村没有路,农民种的庄稼都被人踩、被牛吃了,立即把党支部书记徐天元找来,要他修路。村里人说,过去修过石子路,但一下雨就被水冲垮了,修不成。毛泽东亲自查看后,讲了一个修路的办法:把石子与泥土混合起来筑成石基路,接着又对修多长,怎么修,从哪里开工的问题作了具体安排,还让战士和乡亲们一起修路,很快就修成了一条经得起水冲和人踩的石基路。群众行走方便,庄稼也不再被损害了。村里的群众非常感激毛泽东,说:“毛委员真关心我们,为我们办好事啊!”1929年,毛泽东率部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后,发现当地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立即提出我们要帮助民众解决这个问题。他要求乡苏维埃政府设立水利委员会,乡苏维埃主席要兼任水利委员会主任,每村要有一名水利委员,组织民众互助合作修水利,部队与群众一起建水渠,平整土地。赣南闽西很快就修建了许多水渠,山上的土地也平整了,解决了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即使发生水旱灾害,也能保证庄稼大部分成活,农民不再为吃饭问题发愁。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