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选接班人的标准之一:学问少!
毛主席晚年曾流着泪感慨:“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计!”
毛主席为什么会哭?因为他感到英雄迟暮,他想不到,一些当年跟着他闹革命的战友,会变成蒋介石的化身——学着蒋介石搞什么“浙江帮”、“黄埔系”之类的小圈子;搞什么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甚至要让自己的儿子接班,搞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之类的血统论。
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国民党员张学良是这么评价他的:
“人家批评蒋先生,说他是买办政治,他确实是这样。你要说他有没有中心思想?没有的。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我怎么能得这个权益,我就得。原来我对蒋先生很尊重的,后来就不尊重了。不尊重的原因,因为他是完全的自我主义,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独尊。”
张学良在晚年做口述历史时,是这样评价蒋介石的:
“他不使唤人才,他使唤奴才。我说什么叫奴才?什么叫人才?怎么分辨?人才首先是有一定人格的人,他有良知,有胸怀,这种人不一定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他不一定给你当奴才。奴才最大特点就是我要你怎么的,你就怎么的,只要能得到好处就行。真正做事情的人,他不一定要好处,他是要做事情啊!奴才没有人格,不仅听话,更关键的他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才听话。”
而毛主席,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他说:
“不要压青年人,让他冒出来。年纪小的、学问少的打倒那些老的、学问多的。要年纪小的,学问少的,立场稳的,有政治经验的、坚定的人来接班。”
在毛主席心目中的接班人标准,大致是四条:(一)年轻;(二)学问少;(三)立场稳;(四)有政治经验。
1966 年 3 月毛主席讲这番话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毛主席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想到毛主席是当真的。
农民陈永贵当了副总理;纺织工人吴桂贤也成为了副总理;商店售货员李素文当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民劳模邢燕子当了天津市委书记;工厂保卫科干事小王当了副主席······
李素文
当了副总理的陈永贵,自己叠被、扫地、泡茶、洗衣,警卫员抢着帮他做,他不喜欢地说“我又不是没长手!”
当了副总理的吴桂贤,仍然只拿工人的工资,一个月67.2元,在国务院开会,喝茶水要付钱,她就只喝白开水。
到中央工作的小王,由于不领高工资,买不起茅台酒,只好“捡漏”国宴剩下的茅台。
毛主席的四条接班人条件,其他三条都比较好理解,但“学问少”这一条不太好理解。一般人认为,接班人的学问越多越好,毛泽东为什么反其道而行,偏偏要选学问少的呢?这就涉及到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评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