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建国初工作在第一线的毛泽东

2023-02-11 1245 0
作者: 林之辛 来源: 红歌会网

  从1949年新中国宣布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一段时期是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平稳,成效显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大为高涨的时期。在后来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中,许多学者对新中国的建国史进行评头品足的回顾和反思,尽管对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的评价有不少争议之处,但对上述这一段历史却是几乎一致地认定是新中国建国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个共识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是这样表述的:

  ——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在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实行领导机构分一线、二线之前,毛泽东全面负责掌管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那时正是他既积累了由长期革命斗争获得的经验而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同时享有全党全国人民高度敬仰的时期。处在第一线亲力亲为的毛泽东是如何谱写出了新中国建国史上如此辉煌的这一页的呢?一篇小小的短文是无法反映伟人的雄才大略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关键事情来得到一些感悟。

  在八大前夕,毛泽东在4月25日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一个重要讲话,在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又作了一个基本精神相同但侧重方面有所不同的讲话。这两次讲话后来被整理成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著名文章,经过毛泽东1975年的亲自审定,在他逝世后于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这篇著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好评如潮。学术界一致认为,这篇著作,是毛泽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又一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探索和开辟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邓小平在1975年给毛泽东送审该文整理稿时曾说:“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这样一篇受到全党和学术界高度评价的巨著,当然是毛泽东建国初这段时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而它的产生过程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