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17年间,新中国社会主义有何特点,如何体现?一套文献可尽知!
许多人深信,新中国有着辉煌壮丽的过往!那就是建国之初几十年那段热烈如火的峥嵘岁月。然而,岁月流逝,长者凋零,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难有机会,去近距离思考那段时间中新中国的创举和意义了。
然而,我更相信,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人总是在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中不断前进的。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于反面教育的强大而促使的。然而,越是如此,正面教育就愈加可贵。
然而,在翻看如今广为流传许多重要人物的回忆录的时候,其往往不免为一己之见,或为“自己”讳,为自己隐过,或在重大事件上只参加了很小一部分,或在关键问题上只谈看法不谈实际,虚无缥缈,讲别人错误可以,揭自己短处不行,彼此之间,相互冲突。
这是许多重要人物相关方所出版的传记、回忆录一个无法祛除的弊病。况且,即使不论这些弊病,纷繁庞杂的回忆录,本身也是我们无法一一阅读和把握的!
激烈的斗争历史,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建国的前十七年时间里,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的伟大创举。在这样一个迅速前进的社会里,社会斗争也常常是比较激烈的。越是要攻克发展的难关,这种斗争也越是激烈。所以,回忆录的表现出这种缺点,并不用惊讶。
然而,《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却并非如此!它是主流,是大多数人、是当时最广为接受、广为认同的意见和决定。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收入的是从建国开始至“文化大·命”前夕的重要文献,以《共同纲领》开卷。书中包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政务院或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的最基本文件最主要文件,此外还有一些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非正式文件和讲话记录。
本书上下共二十册,每一册都涉及许多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比如在第一册中,就涉及确立团结四大阶层,以消灭反动派赶跑帝国主义的《共同纲领》、开创少数民族民主的民族自决权、摸索召开各地各城市的各界代表大会、规定和处理当时的劳资关系、纠正在建国后新起来干部不良作风
建立预决算和统一财政,开展军队参加生产规划、重建中国的关税和海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建国之处对待富农的政策及考量、统一战线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法、1950年的整风过程、如何处理基督教问题、公私关系的调整和整顿税收问题、还有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的报告和决策过程......
再比如第20册,主要涉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和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关于医疗队下乡的报告、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策、上海四清运·动报告、关于引进新技术的讨论、取消解放军军衔制的考虑和决定、批转《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关于1964年国家决算的说明、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