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主席选举,毛泽东差一票未能全票当选,是谁没投?
1949年9月30日,“谁来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成为了此次政协会议最后一天的议程。
自清政府被强打开国门之后,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长段黑暗的时光,饱经风霜的人民渴望着和平,他们期待着能有一个改变时局的人的出现。
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带领了中国终于迎来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所以在面对由谁来担任第一任主席的问题上,毛主席毋庸置疑成了大家心中认定的选择。
然而工作人员在查看计票结果时,却发现毛主席没有全票当选,差了一票。
那到底是谁没有投这一票?毛主席对此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01 “全票当选”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在北平举行。
在这场会议上,产生了许多奠基新中国的历史性文件,如《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
30日,新中国建立的各项工作都被安排妥当之后,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道路就走得十分艰难,直到马克思主义和一大批爱国志士的出现,我们才渐渐探索出了正确的前行路线。
毛主席作为抗战时期党的核心人物,自然为解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全党很少有人会不敬佩他。
关于这次选举的结果,大家也都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选择。
大部分人都在纸上写上了毛主席的名字,唯独只有一人没有投出他宝贵的一票。
在一旁计票的工作人员仔细地看着台下的人,就在他以为毛主席会全票当选时却发现箱子里还少了一张票。
这让他一时慌了神,他喊着:
“请问还有谁没有投票?”
但却没有人回声。
这时又来了几个工作人员,他们又再次清点了票数,但怎么数都还是少了一票。
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这是我们当时都没想到的,大家都急慌了。”
工作人员开始猜想或许是有一个代表忘了交了,可能是因为他去上厕所了所以没有投出自己的票。
但也只是他个人的猜想,因此他不敢擅自将这票算作废票。
工作人员只好将事情报告给上级,上级便找到周总理说了这件事,周总理思考一番后,将这一情况告诉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哈哈大笑了几声说:
“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在场还有好几个监票人。”
毛主席操着浓厚的湖南口音再次强调道:
“还是那句话嘛,代表们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投不投票。”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主席当选新中国主席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