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惠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贡献及其启示

2023-03-11 2385 1
作者: 乔惠波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实践探索,在所有制、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和观点,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提出经济制度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生产力,提出要重视经济制度的价值功能,走独立自主的经济制度探索道路,这是对经济制度理论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思想观点。毛泽东对经济制度的探索和思考告诉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优势,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价值基础,正确判断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前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全新概括,把基本经济制度由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所有制扩充为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三个方面。虽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毛泽东对经济制度的探索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在经济领域,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制度已然成型,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指导经济建设的主要经济制度。这一制度跟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相互否定。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制度建设的思想和观点,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可贵的有益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基本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初步设想和实践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构想者和实践探索者,在所有制、经济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虽然其中有些思想观点不够成熟,有些观点没有真正付诸实施,有些观点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但这些观点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终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对所有制的探索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系统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先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在所有制领域形成了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公有制并走向社会主义,是党成立以来的远景目标。毛泽东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必须在时机成熟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花费更少的代价取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所有制领域,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主要的经济成分,公有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政治角度来讲,公有制的确立也为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