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引发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五个重大背景

2023-03-09 859 1
作者: 陈文玲 来源: 昆仑策网

  【编者按】本文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在区域经济五十人论坛上的发言。原发言题目:《中国在党的二十大后重大战略调整与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化》。现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章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市化战略等四大战略。我体会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就是将来推动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战略性力量。目标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几句话: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对于我们研究区域经济的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刚才金碚老师谈到,原来区域经济学可能主要是研究国内区域空间布局的,而未来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必须研究区域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区域重大经济布局,还有优化中国的国土空间体系。研究区域经济和国土空间体系,未来将成为我们在所有学科里面,或者说我们国家成为现代化强国中全球性、前沿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少人过去认为,区域经济就是研究我们国家国内的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而未来则要求我们放大到全球来看区域经济,放大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来看区域经济,放大到中国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整体角度来看区域经济,放大到从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优化经济结构等若干角度去看中国的区域经济。因此,会有五个大的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对区域经济的布局和研究会有五个大的方面的影响。

  第一,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最大背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现在百年未有之大乱局变乱交织,国际的地缘政治经济外交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这是全球性区域格局的深刻调整与演化。全球新的区域布局不仅是对中国、对其他国家,对整个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影响都非常大,是一个全球性的区域的结构调整和演化。这个方面调整大家可以看到是调整的频率越来越快,随着一些重要变量的加入,空间布局也在发生重大调整。

  比如说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就是由于一些国家“去中国化”的推动、由于百年疫情造成的一些领域自然熔断、由于近十几年成本驱动叠加形成的结果,当然,还有一些国家推出比较自私的《通胀削减法案》,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高通胀导致的一些国家的企业成本高企。这些原因,导致了制造业原来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在加快调整。这种调整又推动了区域布局的调整,区域布局调整是从全球到中国全方位的区域调整,而非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变化。欧洲原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以英国、德国、法国为中心,亚洲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中日韩为中心,美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现在这三大产业链的集群或者中心面临风险最大的,其实还不是中国,而是欧洲,欧洲的一些企业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的企业,正在加快向外转移。所以,这种区域的布局,它会带来世界整个格局的演化。在这样的区域布局中,中国的道路,中国的主张,中国的制度,中国的力量成为引领或者说引致全球区域经济布局发展和变化的重大变量。将奠定今后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