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私企和资本家的奶酪,发展经济没有出路


  最近,有地区合并了县、乡镇(街道),有的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有媒体声称“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并呼吁裁剪公务员和事业编,种种迹象表明,因为疫情导致经济疲软、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已养不起那么多体制内人士了。

  裁剪公务员、事业编,建立“教师推出机制”就能解决问题吗?恐怕未必,因为经济疲软、财政收入减少是私有制泛滥造成的,类似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而三年的新冠疫情只是提前并放大了私有制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虽然私有制泛滥成灾,但绝大多数党政机关仍在大力扶持私有资本的发展。

  一是极力吹捧。官方和媒体经常拿56789几个数字吹捧私企,即贡献了中国税收的5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高新技术创新的70%以上,城镇就业80%以上,新就业的90%以上,至于这些数字从哪儿来、是否科学、是否真实,是否有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无人问津。还有领导表态“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企业家流汗出力,谁要敢使绊子、搞坏事,一律从严惩处”“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为企业家遮风挡雨”等,极力吹捧和巴结私企和资本家。此举让某些资本家忘乎所以,富士康的郭台铭、阿里巴巴的马云等人都曾言语出格。

  二是提高地位。很多资本家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入了党,成为领导干部。如据《优化发展环境,就要让民营企业家当人大代表吗?》一文披露,仅在2023年各省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江苏省民营企业家24名,占比六分之一;山东省民企代表是41名,占比24%。此外,深圳、温州、西安、南阳、通化、鹤壁、永康等数十个地区设立所谓的“企业家节”,有的地区还邀请资本家列席党委政府重要会议。毛泽东时代被限制、改造、利用的私营企业、被批判的资本家,在换上“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招牌后,被肆意吹捧美化,成为社会精英,数以亿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却被边缘化了。

  三是财政输血。一方面很多地区财政吃紧,另一方面却有海量财政奖补资金流向私营企业,这是近几十年最诡异、最荒唐的现象。这些资金小到几万、十几万,大到几千万、几个亿,虽然总量不得而知,但肯定非常可观,而且也确有很多私企获利颇丰。如华谊兄弟2018年12月公告,公司及子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至公告披露日累计获得8600万元政府补助;另有网友披露,华谊兄弟几乎每年都会获得巨额政府补助,尤其是2015年和2017年,补助金额都超过1亿元;从2009年倒2018年这10年间,华谊兄弟累计获得政府补助高达7亿元。另有很多地区出现过重奖私企、资本家的闹剧,如苏州昆山市2016年2月曾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给100家企业重奖100万元;常州市发改委2018年花费1250万元采购所谓金质奖章,用以奖励“企业家”;武汉洪山区2017年花费500万元重奖民营企业家等。此外,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土地、税收、环保、融资、教育等方面对私企和资本家给与优惠和支持,如公知老板罗永浩曾从成都市政府获得6亿元融资,最后血本无归,6亿元自然打了水漂。私企和资本家为谋利,势必挖空心思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这是他们的本性,他们纳税也是天经地义,各级政府有必要花那么多钱支持他们吗?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