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 革命与社会主义,是女权运动唯一的底色
3月8日,又到国际劳动妇女节。
每年进入3月份,几乎所有的网络流量都被财阀们眼花缭乱的“女神节”的洗脑割韭营销给霸占,这个原本纯粹的阶级节日其意义已被无限的边缘化。
“粉红税”一词现已较为普遍,算是新时代女性觉醒的产物,它最早由美国在1930年起草消费税体系时提出,指某些产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价格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的价格更高,故挑选“粉红”一词命名。
2015年,纽约市消费者事务局曾做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从孩童时期的衣物玩具到长大后的健康消费,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消费7%——同时,摩根大通的数据也表示,每位女性平均每年多支出1300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元)“粉红税”。
与女性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粉红税”相悖的,是女性收入并不如男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演讲中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女性的收入仍然只有男性的77%。
这其实反应出了女性消费者在商业体系里的被操纵性——注意,并不是资本鼓吹的“消费主力”、“消费高位”等洗脑话术,商家吹捧女性的目的只是想让她们掏钱、或逼迫她们纠缠自己的男性伴侣为她们掏钱。
「妇女节」这个节日,到底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节日,还是小布尔乔亚的消费主义狂欢?
“女王节”、“公主节”、“女神节”、“女生节”、“仙女节”......以这一系列商家促销的噱头为代表,辅以声势浩大的田园女拳的兴起,“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今天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异化?
苏俄女性,阶级揭竿
首先应该明确,从一开始,这个节日就是社会主义女权群体发起的政治事件,而绝非带有娱乐性质的联欢。
妇女节早期在各个国家的发动、传播,都带有鲜明的工人阶级崛起、底层呐喊的色彩,所以这个节日才可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产生融合。
因其阶级性,也因各国都存在阶级压迫这一现实。
在工人阶级夺权的世界历史上,女性运动本就占据着光辉的地位。
在英国,19世纪初期只有男性拥有选举权,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很多工厂开始大规模用人,如曼彻斯特Quarry Bank纺纱厂招工的女性最小为9岁,年满21岁的女性才有工资。
同时,女性工作场所危险性高,每晚被锁起来的集体休息、每天残羹冷炙般的饮食、每周六天的工作时间、每周日教堂的祈祷和感恩……这些都令女性越来越不能忍受。
而且,还有来自男性监工的恶意骚扰、来自管理层的盘削克扣……
在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克拉拉·蔡特金,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1910年作为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在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前夕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代表工会、先进政党和职业女性的十七个国家、百余名代表,起草了一份《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基本原则的决议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