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对待群众和官僚主义作风的?
近日看到网上火爆的一则消息:贵州一女子因不满社区不开业主大会,就擅自通过新物业公司的试用期,在微信群中吐槽社区书记是“草包书记”,而且仅此一句。
当地派出所不仅出动了警力,跨地区进行抓捕,还在女子没有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动用了手铐,不给喝水,从贵阳被铐到了200多公里外的毕节,行政拘留3日。
联想到阅读的毛泽东同志的相关文稿,以及回忆毛泽东同志工作生活的文献,感慨颇多。
早在1942年,毛主席就说过:“骂人也是一种提意见的方式”。
后来又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如果老百姓骂一句“草包”都受不了,都要拘留3日,这样的胸怀又怎么为人民服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睚眦必报打击报复算什么“人民公仆”?
“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骂的结果,无非是自己倒台,不能做这项工作了,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毛泽东就怕影响群众的事
那是1954年,毛泽东在卢沟桥附近调研。他想要过卢沟桥看看。
1965年的卢沟桥(资料图)
也是,到了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卢沟桥,不走上一趟无论如何是个遗憾。不过,当时卢沟桥正在修理,无疑有危险系数。卫士李树槐想拦,又不敢。你越说危险毛泽东越要试一试,劝阻不成了激将法了吗?
李树槐忙对营教导员翟白元说:“你去劝一劝主席。”李树槐知道翟白元从延安起就是毛泽东的警卫战士,也摸毛泽东的心理。
翟白元想了一下,说“主席,您过卢沟桥去看,行。但是,赶马车从对面就过不来了。”“哦,为什么?”毛泽东问。
“主席,大家都认识您,一围住,不就影响交通了吗?”“那算了,到火车道那边看看。”毛泽东果然没有过卢沟桥。
李树槐高兴地对翟白元说:“幸亏你,如果我去劝,主席肯定不干,还得批评我。”
翟白元说:“毛泽东就怕影响群众的事,至于桥晃不晃牢不牢之类他不管,所以劝他时不能说危险。”
这种因为要看毛主席而堵塞交通、影响群众生活的事情可不止一次两次,这给毛泽东的印象也很深。所以翟白元从这个方面一劝,就劝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