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论“诗”:诗也是一个严肃的东西,要字斟句酌

2021-10-31 1758 0
作者: 耿来意 来源: 红歌会网

  大跃进的时候,出现了浮夸风,到处放卫星,这股风也影响到了诗歌,叫什么诗歌“卫星”,写得没边没谱。

  毛主席是个诗人,他对诗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对于诗歌放卫星现象,就像他对于经济浮夸风一样,显然是不赞成的,持有的是批评的态度。1958年11月10日,他在主持郑州会议的时候,对诗歌的吹牛现象就提出了批评,他说:

  “大跃进搞得人思想有些糊涂,昏昏沉沉。尽是写诗,报纸上都是诗。诗也是一个严肃的东西,要字斟句酌。有人说‘诗无达沽’,这是不对的。诗有达沽,是可以解释的,达即是通达,沽即是确凿。”

  毛主席对诗是严肃以待的,这可以追溯到他的年轻时代。

  毛主席在长沙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所记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对“诗”有许多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诗”的推崇和敬畏。他怎么认识“诗”的呢?看看他的笔记可知一二:

  “诗者,有美感的性质。”

  “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

  “绝诗者,律诗之半也。或截首而留尾,或截尾而留首,或截首尾而留中联,或截中联而留首尾,故绝本于律也。惟是识见必高,气脉必贯,乃能无缝焉。”

  “文以理胜,诗以情胜。”

  “有感而后有情,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

  他在写给朋友湘生的信中,从梁启超的治学经历,认识到词章文学的重要,认为文学为百学之原,他说:

  “梁固早慧,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足下有志于此乎?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足下幸无暴弃。”

  从字里行间,可见湘生是一个坚持写诗的人,而且写的挺好,令毛主席深深的叹服,“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当时毛主席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易昌陶因病去世,他很悲伤,写了一首挽诗,让湘生看一看,“吾挽以诗,乞为斧正。”可见毛主席对诗的自我要求也是很高的,以求字斟句酌。

  1938年4月28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邀请毛主席去讲一讲艺术方面的看法,对艺术观点,他以新月派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一句诗为例讲道:

  “徐志摩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银针在幽谷中怎样响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那时像他这样主张的人很多,他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另一方面是鲁迅先生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论者。他们在艺术论上的争论,有长期的历史,现在不能去细说它。艺术至上主义是一种艺术上的唯心论,这种主张是不对的。”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