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革命的角度看毛主席:技能树点偏了
2020年4月,日本京都教育大学迎来新生入学,新任校长太田耕人在给他们的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你们成为本校的一员后,一定要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性地度过每一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做出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年轻、贫穷、无名。”这三个条件不正是你们所具备的吗?充满活力的青春、具有无限可能的无名。这些都是令我们这些成年人无比羡慕的。
在这里,太田耕人引用了一句名言,即“要做出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年轻、贫穷、无名。”日本各界,经常把这句话看作毛主席的经典语录之一,大力称道、广为传播,以激励青年人努力上进。著名导演宫崎骏,也是这句名言的忠实拥趸,在不同场合多次使用。
但是呢,这句话在日本可以说人尽皆知,但是在国内却没有任何报道。甚至很多人都不敢肯定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当然,年轻、贫穷、无名这符合毛主席的一贯口吻,他就曾经说过:卑贱者最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也有类似的意思。 那这句话到底是不是毛主席说的呢? 毛主席最初与日本文学家代表团野间宏、龟井胜一郎会面的时候,就讲过一位名叫桦美智子的游行者,因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而死。据团长野间宏回忆:在会面时,毛主席特别对桦美智子的死表示哀悼,并称她“已成全世界闻名的日本民族英雄”。 这则新闻可以在参考消息1960年6月26日的报纸上找到。
实际上,野间宏、龟井胜一郎等参加会见者,所回忆的谈话内容,主要也是中方记录的重点,即毛主席对日美安保条约及日本人民反对运动的评价。而这几句话类似于开场白一样,是同情日本青年的处境而来的。毛主席并不是希望他们贫穷而无名,而是希望他们富足而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做毛主席对自己已经难以“创造性工作”的自嘲。
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毛主席想要向日本方面表达的主要意见。也正因如此,中方并没有把这些“轻松的闲谈”之语,作为毛主席的核心观点公开发表。
从日方文学家代表团的回忆录以及谈话记录等文献中,可以发现,代表团众人在得知能见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时,是十分紧张和激动的。
然而,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会见。上文提到的竹内实、开高健二人,根本就没有见到毛主席。无法亲身参加会谈,又想“与有荣焉”,撰写几篇见闻感想类的文章或回忆录,刷刷“存在感”,完全可以理解。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百闻确实不如一见。没能参加会见的人,会把非重点当做重点,将会见中谈话的片段作为重要议题。只是没想到“歪打正着”,毛主席的闲谈之语,成为日本国内奉为圭臬的“名言警句”。
而像代表团内的竹内实、开高健等人,重点全没听进去,就把提到年轻人贫穷而无名听进去了,变得非常极端,然后回去之后又是写回忆、写《中国之旅》,然后强调日本青年要有贫穷和无名的特征,反而把一些有才干的,中产阶级的学生逼到反对派的立场上面去了。
大家知道,日本的共产主义革命,是非常……扭曲的。其根源就在于一些细节上面总是受到莫名其妙的影响。甚至最后的左翼变得非常极端,其实就源于日本极端的民族性,非黑即白,一条道走到极,他们不讲中庸之道。而这些作家也是抓不住重点,前面讲的日本的大势,跟美日的安保条约的内容,都没听进去,就闲聊的几句话全部抓住了,而且还要把这几句话扩大,搞成极端。把毛主席闲谈中的部分无限放大,用来指导国内青年怎么怎么样,这样的日本革命,能成功就来鬼了!
毛主席曾经在家书中提到过:“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他理解一些派系的做法,不得已成为他们所借的钟馗。可是很多人拿着他的话作为政治斗争的圭臬,这也是很难办的。日本革命就犯了类似的错误。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