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美国包围圈的方法,教员都写在《井冈山的斗争》里了
伯陵说:
用教员文章里的观点,聊一下近期的新闻。
1
俄乌战争尚未停歇,拜登便出访亚洲,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韩、日、印、澳等13国为初始成员,并且召集日、澳、印的领导人举行“四方安全对话”峰会。
拜登之心路人皆知,这两个动作都是针对中国的。
做为对拜登访问亚洲的回应,中国和俄国背靠背,举行了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虽然联合空中战略巡航是例行,但今年的意义肯定和往年不同。
现在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太平洋上弥漫着火药的味道,世界将向何处去,我们不知道,恐怕在这种世界级的对抗中,一流的操盘手也没有清晰的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太阳底下无新事。
既然现实遇到困难,那我们不如到历史中找答案,而教员在《井冈山的斗争》里就讲过类似的问题。
2
教员在文章里开宗明义,革命是分不同阶段的。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和武汉的国民政府分裂,于是我党利用宁汉分裂的时机,调动军队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10月,桂系要打通南京和广西的通道,和盘踞两湖的唐生智爆发战争,造成两湖动荡。而黄麻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立足井冈山,和这个时间高度重合。
11月,张发奎和李济深在广东开战,造成广州城防空虚。张太雷、叶挺和叶剑英便趁机领导了广州起义。
至此,我党建军的几次起义基本完成。
起义之所以能成功,根本原因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裂,教员把这一时期称为“统治阶级政权的破裂时期。”
在这一时期,军事割据也好、打土豪分田地也罢,都可以利用统治阶级顾不上的机会,快速发展起来。
类似于前两年世界疫情严重,欧美国家陷入疫情无力东顾,而我国由于抗疫成功,不仅在全世界获得了丰厚的贸易利润,还把国际影响力提高一大截。
这就是敌退我追、敌乱我扰。
但是随着国民党内部的战争分出胜负,统治阶级的分裂局面也基本结束,到了1928年,全国便没有大的动荡。
这一时期,教员称之为“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的时期。”
既然国民党内部不再分裂,那么便可以团结起来,调动资源“围剿”革命根据地,消灭他们共同的敌人。
这样的局面,是不是类似于2022年?
以前略有龃龉的美日韩澳印,都团结在拜登的大旗下,搞起了“印太经济框架”和“四方安全对话”,准备把太平洋和印度洋一线串联起来,“围剿”生机勃勃的中国。
环境已经变了,世界已经进入新阶段,如果再用前两年的思想来指导新环境,那是要出问题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