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毛主席的人民情怀与独特的语体语态|向毛主席学习写文章
前 言
为纪念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现将此前曾经发表过的跟着毛主席学习写文章系列,重新予以发表,温故而知新,历久而弥新。公知们诋毁毛主席,造谣毛主席,污蔑毛主席,他们用尽了浑身的气力,非但无损于毛主席的光辉,反而暴露了他们与人民为敌的立场,而毛主席愈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在新的八股文和假大空文风又开始盛行的时候,回忆毛主席教导我们怎样写文章,对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对于我们作风的改进是有益的,对于我们端正对人民的态度是有益的。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这是毛主席群众路线的根本。说通俗点就是把心交给人民群众,所以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所以毛主席的那些报告批示,文章,讲话,就像是跟老百姓说的心里话,一点也不装,一点也不紧绷,一点也不炫耀,一点也不掉书袋,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正 文
我今天想跟各位讲讲写文章的事。之所以生出这个念头来,是因为我看了下面这张照片。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面讲话,这张画面多感人。他戴着一个帽子,穿着土布的衣服,膝盖那里鼓出一个大包来。因为他经常做各种动作,下边那些干部、战士津津有味的听毛主席谈话。毛主席一直称自己是个教员。我们年轻的时候说到毛主席是一串词,是伟大的导师、领袖、统帅、舵手……
毛主席对此说法批评说,“崇拜搞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之后又说了一个词:“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据我所知,毛主席一直是个教员,因为他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又办过平民夜校,然后他就一直在党内,是个导师。
中国古代讲“亦师亦王”,那是不一样的。王是因为有权利,师就不得了。孔夫子是师,但孔夫子不是王。有人是美化孔夫子,称其为“素王”,意思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我认为毛主席当是“亦师亦王”。自然这是用封建老词来形容毛主席,他不是封建的那个王,毛主席是带兵打仗,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当然是王者风范,王者归来。但毛主席更重要的是师。导师不是说教你某一方面的具体的技巧,而是指引人生的方向,引领社会的方向。
毛主席的很多文章大多出自演讲后经专人整理出来的文字。整理出来的文字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现场感,相当生动。因此大家看毛主席的文章,包括大会做报告的那种文章,都是妙语连珠、生动活泼,极为有趣,且古典文学修养与眼前的老百姓的家常话融合在一起。堪称“词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