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远:毛主席读书十法之密切联系实际

2024-05-30 1940 1
作者: 徐中远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毛泽东同志是怎样密切联系实际读书的?

  徐中远

  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是毛泽东读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毛泽东坚持一生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密切联系实际读书,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将所读书上的内容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与党的建设的实际,与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实际,自然科学实际等等,与读书人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时读书人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等都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这种所思、所想、所写、所记、所表达的,仿佛是读书人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等面对面的交谈、交流、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点、过去的事、书上的记载等全部文字,都入心用脑,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对书上的话赞成就表示赞成,不赞成就表示不赞成,有疑问就提出疑问,有反对就提出反对。总之,随读随想,随想随记,实想实记,怎么想就怎么批注、怎么圈画。这样的读书方法,笔者称之为密切联系实际读书方法。

  下面,笔者联系毛泽东一生的读书实际,从以下六个方面向读者介绍毛泽东用联系实际方法读书的一些情况。

徐中远:毛主席读书十法之密切联系实际

  一、长沙求学时代密切联系实际读《伦理学原理》

  说到毛泽东联系实际读书,笔者在这里先向读者简要介绍毛泽东早在1917至1918年,在湖南求学时联系实际读《伦理学原理》(德国泡尔生著,蔡元培译,商务印书馆1913年10月出版)一书的有关情况。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的过程中,边读边用心思考,一边读一边想,随思、随想随批。全书原文共约10万字,毛泽东边读、边想、边用近似7号铅字大小的蝇头行楷写下的批注文字共达1.2万余字。是毛泽东早年写有批注文字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批注文字最多的一本密切联系实际的读书批注。

  这本书历经几十年,几经辗转,于1950年9月下旬才又回到毛主席跟前。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搬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办公。菊香书屋是个不大的旧式四合院,毛泽东日常办公、休息都在这里。新情况、新实际、新工作、新需要,毛主席身边存放的图书就越来越多,毛主席在读的、读批过的图书也越来越多,全国新闻出版部门赠送、赠阅的图书、报刊等读物也越来越多。这样,毛主席住地原存放图书的地方就越来越紧张了。到了60年代中期,根据毛主席实际藏书的需要,当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同志研究决定:将中南海怀仁堂南边的三个院中的增福堂作为毛主席书库,除住地放有一小部分常读的、在读的、毛主席特别喜爱的图书外,其他大部分毛主席的图书都搬放在增福堂。增福堂南边一个院子是永福堂,毛主席秘书田家英曾在这院里办公,北边一个院子是来福堂,当时,我们几个工作人员就在这个院子里办公。三个院子,增福堂最大最好房间最多。相当一段时间,毛主席大部分图书、报刊资料都存放在这个院子里。因为几次搬动全靠警卫部队战士们帮忙,人多,搬动又很匆忙。所以有一些图书原存放的顺序就搬乱了,这就需要重新归类整理。我就是在1972年一次整理主席图书过程中偶然看到了这本《伦理学原理》。因为当年,笔者看到的毛泽东早年的读书批注文字比较少,对毛主席早年的墨迹不很熟悉,这本书纸张全发黄了、本子又很破旧,它又是与毛泽东其他一些没有批注的图书放在一起的,很不引人注意。所以,我当时并没有认为它是毛泽东阅读批注过的书,也没有认为它有多么重要。翻阅之后,当看到杨韶华(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同学)在这本书扉页上写下的一段话:“此书系若干年前,毛主席润之兄在小吴门外清水塘住所借阅者,嗣后各自东西,不复谋面,珍藏至今,深恐或失!兹趁周敦元学兄”北上之便,托其奉还故主,借镜当时思想之一斑,亦人生趣事也。一九五0年九月十五日杨韶华识”时,才知道这本书是毛泽东早年读过的,书上的批注文字全是毛主席写的。“周敦元”就是“周世钊”,毛主席的老同乡、老同学。据史料记载,周世钊是1950年9月下旬,应毛泽东之邀请来北京之前,杨韶华就将自己20年代初在长沙清水塘借阅的这本《伦理学原理》托周归还毛泽东。毛泽东从周世钊手中收到这本书时,非常高兴地翻阅了他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微笑着对周说:“我当时喜欢读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正确了。”翻着翻着,接着又非常认真地对周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转引自周世钊《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几个故事》,载1958《新苗》第10期)全书从头至尾,毛主席批注、圈画得密密麻麻的。自从我发现了这本书之后,本书的命运就彻底改变了,又回到了毛泽东批注过的重点保护的图书位置,并增加了防虫、防湿等保护新技术处理。一直到现在,这本书还与其他毛泽东生前阅读批注、批画过的多种书刊一直放在一起,有关部门、有关同志在妥善地保存着。据我所知,毛泽东晚年没再看过这本书。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其实很难 对于书呆子来说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