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依靠人民还是依靠精英?读毛主席评“衡阳失守”有感


  前天写了篇《援军明日到达:替蒋介石洗白“降将”方先觉?》(点击标题链接可查看内容),发出当天就被删。

  关于衡阳之战的历史细节,很多学者、网友做了考据,笔者那篇文章前半部分不过是综合了大家考据的成果,文章是否被删无所谓;笔者真正想表达的其实在后半部分——“依靠精英还是依靠人民?”今天不妨再说道说道。

  有人转发给笔者一篇“报道”,说什么“毛泽东都赞赏方先觉”,你又凭什么质疑:

图片

  这篇文章刊登在了2007年9月10日的《北京日报》,作者是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然而,笔者仔细读下来,发现这篇文章完全是标题党,整篇报道根本没有写到毛主席“极力赞赏方先觉”,只在文章的最后提到:

  对于方先觉第十军领导的衡阳保卫战,毛泽东在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笔者专门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毛主席于1944年8月12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原文,社论的标题是“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读了毛主席当年的社论,笔者发现笔者上篇文章所思考的问题是毛主席80年前早就谈过的。

图片

  社论原文只在开头提到:“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而非社科院的近代史研究员杜撰的:“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近代史研究员的杜撰篡改了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毛主席撰写的社论原文赞赏的是“守衡阳的战士们”。笔者在上篇文章的考证中已经提出过,衡阳保卫战中,国民党的基层士兵作战英勇、牺牲巨大,而第十军的团以上军官极少牺牲,最后跟着方先觉几乎是整建制地投降日军。

  研究员将“战士们”替换成了“守军”,显然将国军士兵与将领混为一谈,帮国军将领“窃取”了基层士兵用鲜血换来的功绩,掩盖了国军将领的无能和最后关头投降的可耻。

  二、毛主席在社论原文并未直接提到“衡阳人民”。这是一贯坚持“群众路线”和“人民立场”的毛主席的疏忽吗?显然不是!

  毛主席撰写这篇社论的重点并不是要为最后关头投降的衡阳守军歌功颂德,那是蒋介石当时要干的事情——替自己的得意门生遮丑。因为事实就是方先觉率领第十军投降了,衡阳失守了!

  毛主席的社论就是在总结衡阳失守的教训——没有去动员人民的力量:

  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人支持,因为我们政府和我们统帅部的不要民众与自愿放弃主动权的消极战略不能支持他们,人们虽然焦急万分,也无法自动去支持。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