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25年的人民公社,其实是老百姓最富有的时代
今日读到了《新中国的农民家家都是百万富翁,不相信听我说说》(今日头条:2024-05-14 11:58·徐明天天天读)一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说明了前30年的农民“家家都百万富翁”的论点。文章讲的很非常透彻,事实依据非常明确。
三十亩地值多少钱?以现在的县城的土地,差不多是每亩七八万,而政府征收后卖给开发商就是百十万。30亩地按七八万计算是200多万元。而政府就卖出3000万,开发商那里再卖6000多万元。开发的房子大多又卖给了进城的农民,一套房三室2厅百万元不多吧?百万元的房产是不是现在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全部身价呢?由此看来,“新中国的农民家家都是百万富翁”并非妄言。
作者谈到:“你怎么控诉那个时候吃不饱饭,那个时候穷,也阻挡不住老百姓对伟人的怀念。因为他带给中国老百姓的财富真的是太多了,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最大 的财富是人口的增加,旧社会总是饿死人,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口没有增加,都是4亿人,30后的时候已经是10亿人。增添人口才是最大的喜事和财富。”
人民公社到底怎样?
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却未必正确。因为许多人只是从狭隘的、个人的角度来看待那个时期,常常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譬如,从“吃不饱”这一感觉出发,许多人会得出人民公社不行,集体经济搞不好的结论。加上有关媒体的宣传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等等,连农民自己也觉得人民公社确实穷。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建国时我国本来是一个一穷二白,工业仅有13%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这么不好的体制能在20多年间使我国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化的国家?又为什么在这二十多年,我国增加人口从5亿人增加到了10亿人?
我们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吗?
那把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是不是发展了生产力?在二十多年间使人口增长了一倍左右,这是不是发展了生产力?
就农业或农村本身的发展而言,从原始种植的农业到电力化、水利化的农业;从传统种植到科学种植的农业;从养活5亿人到养活10亿人的变化,这难道不是发展了生产力吗?
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看,不说别的,仅仅就农业基础工程投入的土方量达到3610亿立方,纵然以30元一方的价格计算,那是多少万亿的工程?难道就因为这些工程不进行价值估算,就不是那个时代创造的财富?
什么叫富有?什么叫贫穷?
一个光棍,他每天都会吃得很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化钱也不用做计划,随心所欲,最后呢,就成了绝户;这算不算富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