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理(五)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明确了经济实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了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两种经济实体的基本区别。在这一讲中,我们来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区别。
当我们认识了经济实体的基本原理之后,就可以正确地区分现代企业的基本类别。
一,现代企业按照“是不是经济实体?”可分为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和非经济实体类企业两大类:
(一)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1,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a, 资产所有者独资经营的企业:例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我国的私营企业等等。
b, 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等。
c, 以上述两类企业为基础的联合形式的企业。
由于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生产资料实体。因此,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多少来区分的。某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如果是由单个资产所有者投入,我们把这种企业称之为独资企业,或称为资产所有者个体的企业;某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如果是由多个资产所有者投入,我们把这种企业称之为合资企业,或称之为资产所有者集体企业。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当我们考察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时,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实现是一个必要前提。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实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为必要前提的。因为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的情形下,劳动者才会失去生产主体的性质,资产所有者才是企业唯一的生产主体;只有在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的情形下,企业才可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因此,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分类与劳动者的多少是无关的。
2,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a, 劳动所有者个体劳动企业:例如农业生产责任制条件下的承包户和其它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营方式等等。
b, 劳动所有者合作劳动企业:例如生产队。
c, 以上述两类企业为基础的联合形式的企业
由于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劳动实体。因此,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是以劳动所有者的多少来区分的。某个企业的生产劳动如果是由某个劳动者投入,我们就把这种企业称之为劳动所有者个体经营企业;某个企业的生产劳动如果是由多个劳动者投入,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是劳动所有者合作劳动的企业或劳动所有者集体企业。同样道理,当我们考察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时,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必要前提的。因为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才可能成为生产主体,企业才可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因此,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的分类,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是无关的。
3,非经济实体类企业(包括经济实体性质不规范企业)
1,作为生产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企业:例改革前的国营企业等等。
2,经济实体性质不规范的企业:例改革中的国有企业(既不是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又不是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分类
1,适合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
1-1,产权企业制度――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a, 私有资营企业制度:与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b, 私有合伙企业制度:与合伙制企业相对应的企业制度。
c, 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与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企业相对应的企业制度。
1-2,劳权企业制度――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a, 公有劳营企业制度:与劳动所有者个体经营相对应的企业制度。
b, 公有劳营工分制企业制度:与劳动者合作劳动相对应的企业制度。
2,不规范企业制度
a, 国有资营工资制企业制度(改革前的国营企业制度)。
b, 国有基础上的股份制企业制度(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制度)。
这两种企业制度所以称之为“不规范企业制度”,是因为这种制度与公有制的性质是相对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了资产所有者,消除了资产所有权,排除单个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可能性;而“资营工资制”和“股份制”都是典型的产权制度,都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两者是相互对立的。
3,个体经营企业制度和合作经营企业制度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个体经营制度和合作经营制度的含义和区别。
在习惯上,我们总是把企业区分为个体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等等。这种分类法则是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来区分的,没有考虑的生产劳动所有制的因素。这是造成企业分类不科学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也没有搞清楚经济实体的概念,不能对经济实体进行明确的区分,当然也就不会有科学的企业与企业制度的恰当分类了。
个体经营企业,不仅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企业,同时也会存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企业。例如承包户,就是以土地的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营企业。但这里的个体经营是生产劳动者的个体经营。
反过来,集体企业也不仅存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企业,同时也会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企业。例如股份制企业就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集体企业。但这里的集体是生产资料所有者集体。
三,关于现代工分制与现代股份制的比较分析
现代劳权企业制度,就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也可以称之为“公有劳营工分制”,或简称为工分制企业制度。就相对于现代股份制而言,现代劳权企业制度或“公有劳营工分制”又可以称之为现代工分制企业制度。
现在我们就对照股份制,对现代工分制企业制度作一对比分析。
1,股份制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工分制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股份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从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管理体制我们不难知道,股份制是以资产所有者--股东为主体的企业制度。它所推行的基本原则是“谁投资经营”或“谁投资谁管理”。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所体现的不是别的,就是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从股份制的分配制度我们也不难知道,股份制实行的是按资分配,体现的是“谁所有谁受益”的资产所有权。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就是对劳动者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否定;按资分配就是对按劳分配的直接否定。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体现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资分配权利的基本制度,只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反过来说,如果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资分配的经济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制度,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制度呢?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形态,她必须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实现按劳分配。就社会生产而言,所谓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无非就是要建立“谁劳动谁管理”的劳权管理体制;所谓按劳分配,无非是要建立“谁劳动谁受益”的分配体制。在这里,无论是“劳动者当家作主”还是“按劳分配”,其主体都是劳动者--劳动所有者。而要全面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所有权,我们就只能以劳动所有者有没有为企业提供的劳动,提供多少劳动为依据。因此,就象股份是体现资产所有者的资产所有权的基本依据一样,我们也必须把工分作为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所有权的基本依据。所以说,现代劳权企业制度又可以简称为现代工分制企业制度,就象现代产权企业制度可以简称为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道理是一样的。
2,股份制是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企业制度,工分制是劳动所有者合作劳动的企业制度。
股份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是一种合作制度。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要采用股份制这种企业制度呢?原因有两个: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产所有者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需要了,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必须把资产所有者各自占有的生产资料化零为整,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每个资产所有者由于各自占有生产资料价值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利益要求,就需要采用恰当的形式,把每个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资产转化为性质上相同、数量上可以区别的同一种东西,以体现资产所有者在分配上和管理上的权利差别。股份正是适合这种需要的生产资料价值形式,由此可见,股份制是一种合作制度,是资产所有者合作制度。作为一种合作制度,它与公有制的内涵是有本质区别的。同样道理,工分制也是一种合作制度。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劳动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的需要。因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与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提供某种劳务。这种联合就需要合作劳动。然而,由于劳动者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一方面他们在消费需要方面存在着差别,另一方面,在劳动投入方面也不相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制度,能够在劳动者合作劳动过程中体现劳动者为企业提供劳动量的差别,并在分配上和管理上区别开来。工分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因此,工分制也是一种合作制度。但是,它不是生产资料合作制度,而是生产劳动合作制度。
3,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工分制是个体劳动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在早期,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资本家独资经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由于企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个人所有,企业也由资本家自己管理,企业生产成果也归资本家个人,在这里,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所有者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独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体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于是,股份制企业就取代了资本家独资经营企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股份制企业,每个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价值量表现为数量不同的股份,而股份的数量差别同时也决定了各个资产所有者在管理权和分配权上的差别。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股份制和资本家独资企业一样,同样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资本家独资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而股份制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同样道理,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从事简体的生产时(例较简单的农业生产),完全可以采用个体劳动方式(包干到户);在这样的场合,劳动者采用个体经营方式,投入的生产劳动局限于个体,取得的收获也归个体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得到了直接的、全面的体现。然而,当劳动者从事较复杂的生产时,个体劳动就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就必须联合起来,进行集体生产。于是工分制企业产生了。在工分制企业,每个劳动者为企业投入不同数量的具体劳动,工分制则通过计工过程把不同劳动者为企业投入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个人劳动转化为形成集体产品的同种劳动,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把这种差别体现出来。因此,工分制和股份制相类似,它也是个体劳动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4,股份制是比较科学的按资分配制度,工分制是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
在资本主义产权制度中,股份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资分配制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除了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制度之外,还有合伙制度企业等,这些企业由于存在多个资产所有者也需要进行按资分配。但是,这些企业的按资分配由于缺乏有效的按资分配形式,相比而言并不规范、不科学。相反股份制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而较好地体现了各个投资人的利益要求,特别是由于投入资产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要求的差别。在前期,由于独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只要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就足够了,而在资本主义后期,由于合资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怎样按资分配,体现不同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股份制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恰当的制度形式。与股份制相对应,工分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股份制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而较好地体现了各个投资人的利益要求,特别是由于投入资产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要求的差别。而工分制由于采用了工分这种劳动计量形式而能较好地体现劳动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的差别,并体现由于这种差别形成的劳动者在分配权和管理权上的差别。因此,工分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
以上是我们对照股份制而对工分制企业制度性质的四点认识。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工分制的基本特征。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从管理上看,股份制具有民主集中的特征。股份制的管理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管理体制。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是由民主到集中的过程。这种管理上的特征本身也是由生产资料化零为整的转变的需要产生。所以要民主,是要体现每个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所以要集中,是满足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需要,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
从分配上看,股份制具有多资多利的特征。一方面,一股一利,体现资产所有者在产权上的平等性,另一方面,一股一利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多资多利的普遍要求。按资分配之所以需要,就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资产所有者,每个资产所有者占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不同,因此,多资多利是资产所有者普遍存在的利益要求。
由此可见,股份制不仅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制度,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映资产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价值量差别,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予以体现的产权制度。
工分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从管理上看,工分制具有民主集中的特征。与股份制相类似,工分制也要有相应的民主管理体制。从员工大会到队委2019年2月24日星期日会,是由民主到集中的过程。这种管理体制本身是由生产劳动化零为整转变的需要产生。所以要民主,是要体现每个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是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所以要集中,是满足社会生产对生产劳动整体性的需要,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
从分配上看,工分制具有多劳多得的特征。一方面,一工一利,体现劳动所有者在劳权上的平等性,另一方面,一工一利体现了劳动者多劳多得的普遍要求。按劳分配之所以需要,就因为各个劳动者投入的生产劳动量存在着差别,因此,多劳多得是劳动所有者普遍的利益要求。
不难了解,工分制不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制度,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劳动所有者投入生产劳动量差别,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予以体现的劳权制度。
【文/钟建民,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感谢您对红歌会网的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