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为什么可以实现共同富裕?
在《萧绍良:论晚年毛泽东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人民网 2011-07-08 14:44)一文的第二部分,介绍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时谈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将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支配,以使所有劳动者都能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毛泽东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他所理解的共同富裕。所以他一生以在中国建立和建成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能从起点(所有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面前平等占有生产资料)、过程(按劳分配)、结果(所有人都富裕)三个环节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这里的社会主义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因而每个劳动者都可以与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生产的唯一主体;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也同时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而所谓的产权已经失去了意义,再也没有人可以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获取别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劳动者成为了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时也使劳动者的利益差别表现为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而不是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也就是说,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完全可以以生产主体的身份出现,并且可以与大家联合起来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投入来满足自己的个体消费需要和共同需要。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成了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通过自己劳动满足自己个体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的通道,而按劳分配,则为劳动者充分发挥劳动潜力,通过劳动满足自己的个体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生产资料公有制使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一一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共产党宣言》第3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194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阶级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所以能够带来共同富裕,是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和按劳分配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只是资产增殖的手段;相反,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只是劳动者用来提高、丰富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