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王震推动三峡工程上马
2018年4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长江三峡坝区,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他举目远眺,气势磅礴的坝体、水波荡漾的江面、郁郁葱葱的江岸尽收眼底。在听取了有关三峡工程发展历程、综合效益和科技创新的介绍后,习近平深情地对大家说: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13亿多中国人民要齐心合力、砥砺奋斗,共圆中国梦!”
笔者曾在王震老身边工作十多年,他曾说:“我是三峡工程的大喊大叫的促进派!”所以,看到上述电视画面时,王震老生前关心、支持并大力推动三峡工程上马的众多情景又重现在笔者眼前,一个念头情不自禁地在脑海中升腾:“王老若能看到、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充分肯定三峡工程这一消息,该有多好呀!”
一
王震之所以始终坚定地支持三峡工程上马,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多年来对实际情况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基础之上。
王震曾两次实地考察长江三峡。
一次是1973年,他作为国务院业务组的列席成员到湖北天门考察棉花生产。出发前,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对他说:
“既然到了湖北,就到葛洲坝走走。葛洲坝已开工,它是为将来的三峡工程作准备的。”
第二次是1982年11月。在那次考察中,王震详细听取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三斗坪三峡坝址、葛洲坝工地、荆江大堤,观看了三峡工程的模型,并听取了湖北省及荆州、宜昌等地、市负责同志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听取汇报中,他边听边问,不时把有关数据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地图册上。他详细了解了长江流域历史上多次洪灾,特别是几次特大洪灾的情况:
自汉代至清末2000多年中,长江中下游曾发生较大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
1860年、1870年接连发生两次特大洪水,两湖地区一片汪洋,损失惨重。
1931年的大洪水淹没了长江中下游5090万亩耕地,造成14.55万人死亡,其中汉口被淹3个月。
1935年的洪水淹死14.2万人,一夜之间,汉江下游淹死8万人。